7 古诗二首
您现在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师备课中心] → 7 古诗二首 共『50』篇文摘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相关教学视频』『课文朗读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阅读全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
阅读全文』...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 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 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
阅读全文』...

    缪加奇    孟浩然一生未曾入仕,曾隐居鹿门山,又被称之为孟山人。大家熟知的《春晓》可以说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了。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和生活真是闲适得有点懒散了。一觉醒来,不知春晓,天都大亮了,甚至处处是鸟声,方才微微被惊醒。“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告诉我们,诗人醒...
阅读全文』...

       世间有一种美妙不过的事情,那就是天才诗人与奇妙山水的遇合。碧水青山本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就像养在深闺的处子,有待天才诗人去发现。天才诗人才高八斗,锦心绣肠,但他们涌泉般的才思必须找到一个最佳喷发口。前者一直在默默等待,后者也在苦苦寻觅。一旦他们相遇合,碧水青山将成为激发诗人创作激情�...
阅读全文』...

      白居易《琵琶行》一诗,历来脍炙人口。唐宣宗特示“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诗不仅中原、西域一带不胫而走,而且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广泛流传,诚如元稹所说的“自篇章以来,未有如是流传这广者”。毛泽东也是非常喜欢白诗的。他在《注释唐诗三百首》中《琵琶行》一诗的开头写下一段批注:“...
阅读全文』...

       从庐山仙人洞景区出来,顺着山坡上的马路向前走,穿过一个小小的院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篇宽敞的水塘。水塘里是卓卓婷婷的一塘睡莲。水塘的另一边,人们说,是白居易草堂。同行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惊叹,白居易真是奇才呀,在这高高的庐山之上,在这如此安静隐逸的处所,建起自己的草堂,在...
阅读全文』...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子夜的钟声响过,风又悄悄潜入了树林。吊在叶尖上的露珠,荡着秋千,目睹自己的纯贞,失手坠下了沉寂的夜空。破碎的声音,有如一些心痛的�...
阅读全文』...

      摘自:陶方宣 著《西湖的风花雪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      阅读提示:白居易与商玲珑眉来眼去打情骂俏之事当然传到一水之隔的元稹耳朵里,好色成瘾的诗人终于坐不住了,他打起了商玲珑的主意,一连给商玲珑写了十首诗派人送去,商玲珑却不理不睬。元稹气坏了,他直奔杭州而来,要知道,在女人�...
阅读全文』...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作者被贬江洲的第二年写的,在我国古代文人诗歌中,它是艺术上很完整很成熟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诗中通过对一个歌女沦落身世的生动描写,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被排挤的悲愤之情。   作为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叙述中饱含着作者白居易浓烈的感情。而作品中白居易的...
阅读全文』...

    琵琶行翻译    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官为九江郡的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人到湓浦口。夜里听到有人在船中弹琵琶,听那铿锵清脆的弦声,带有长安京城的韵味。就打听那个弹奏的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师学过琵琶。现在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只好委托终身给商人为妻子。于是命人摆上酒席,请她尽情...
阅读全文』...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从此“换尽旧心肠”,成为白个人际遇和生活的转折点,从所谓“兼济天下”到了所谓“独善其身”。     这次被贬,白居易自以为天涯沦落,牢骚满腹,顾影自怜,很是写了几首好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哪,所以后世同情白的大有人在,认为白的被贬是当时唐政府的不是 &nbs...
阅读全文』...

    王晓明    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集神权、皇权、族权于一身,忠君是最高的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绳。在公众场合敢于对皇帝大不敬,那是死罪,那是要杀头的,所以旧时有一句民谚,叫“关起门来骂皇帝”,但也有不怕死的,当面骂皇帝,或者写打油诗、编排戏剧等方式来骂皇帝的。骂皇帝骂得最热火朝天的要�...
阅读全文』...

    丁启阵    想当年,白居易初到长安,著名诗人顾况拿他的名字打趣说,“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后来,白居易仕途亨通,利禄两全,过起了李白、杜甫都望尘莫及的富贵人生。    拥有过众多姬妾,只是其中一端。从白居易的诗歌看,他至少有过六位姬妾。姬妾,用今天的话说,大约就是:包养过的演艺界女子。《小庭...
阅读全文』...

    丁启阵    一般而言,唐代诗人之间,相互推重的很多,排斥鄙视的较少。像晚唐著名诗人杜牧那样,以晚辈身份而鄙视比自己更有名的诗人白居易的情况,实在不多。    杜牧不但不是目空一切、妒贤嫉能、心胸狭隘之辈,相反,他是一个头脑清醒、喜扬人善、心胸宽阔的人。无论是前辈诗人还是同龄诗人,都有多位曾经得...
阅读全文』...

      白居易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 白居易画像  [2],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
阅读全文』...

     由山东电视台热播剧《杨贵妃秘史》的触发,我又重读白居易脍炙人口的经典叙事诗《长恨歌》。其语言之优美,故事之曲折,描写之细腻,人物之生动,感情之凄恻,仍令人回肠荡气。反复诵读,我仍旧陷入了那个老生常谈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思考,白居易在诗歌中究竟在“恨”什么?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试图透过“她�...
阅读全文』...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
阅读全文』...

                  (一)     【词语解释】      汉皇:指唐玄宗。倾国:形容女子极其美貌。      御宇:治理天下。      杨家有女:指杨玉环,�...
阅读全文』...

     “杜陵叟”是中学时期学过的白居易的一首诗。说的是杜陵地区有一位老汉即杜陵叟,种着一顷薄田。可是由于三月无雨和九月早霜颗粒无收。可是地方官为了升官谋取好的考核,“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害得百姓“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及至皇帝听到消息下了免税的“德音”时,已经“十家租税八九毕”,...
阅读全文』...

        杜陵叟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
阅读全文』...

    花非花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朝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集评】     杨慎《词品》...
阅读全文』...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
阅读全文』...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  孟浩然    (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岁时,...
阅读全文』...

      【诗文解释】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
阅读全文』...

     《忆江南》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自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本调遂改名为《忆江南》。《金奁集》入"南吕宫"。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
阅读全文』...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
阅读全文』...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
阅读全文』...

    张茗钧      白居易在江州司马任上闲得无聊,一天,独自出门游逛至黄昏,四下里一看,不知走了多远。便想找个店住下,等第二天再打探归途。于是,白居易就来到前方的一个镇上,进了一家叫“认钱客栈”的旅店。三言两语和店小二讲好了价钱,付钱时却发现身无分文。小二看到白居易没钱,便显出鄙夷的神色。白居易没�...
阅读全文』...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是谁在家酿成熟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朋友?是谁在风寒雪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朋友?又是谁在温热暖和的火炉旁第一个想到朋友?是白居易,中唐一个热情似火,心细如发的大诗人!他在冰封雪冻的冬天为朋友也为千百年后的我们捧出一颗火热的心,照亮了朋友的眼睛,温暖了朋友的心灵,于是,我们�...
阅读全文』...

    mellowness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
阅读全文』...

    徐昌才   友情深深深几许     长沙市雅礼中学徐昌才    翻阅《唐诗鉴赏辞典》,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所有抒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诗篇中,唯有大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之作数量最多,而且多是元稹思念好友白居易的肺腑之作。品读元稹这些凝结血泪深情的诗作,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宦海沉浮当中世路...
阅读全文』...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当胡锦涛总书记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来勉励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我想起了白居易;当温家宝总理用“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警戒各级领导干部要关心民生疾苦时,我又想起了白居易;当连战先生北大演讲用“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来寄语肩负民�...
阅读全文』...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干谒,顾名思义,古人为求显声扬名或经世致用而求见达官显贵,希望他们能够...
阅读全文』...

    马莉      白居易是唐朝著名大诗人。对于茶,他不仅爱饮,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故朋友们戏称之为“别茶人”,这是因为他深得饮茶的妙趣:      第一,有茶著得诗文妙。卢仝曾说:“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这是浪漫主义的夸张。白居易是典型现实主义诗人,对茶与激发诗兴的作用他说的更实在:“起尝...
阅读全文』...

    湖南望城三中 李平贵 赵小峰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名作,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倡女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曾引起无数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为何会这样�...
阅读全文』...

    四川省资阳市伍隍中学 罗钦鸿    我在教学《琵琶行》时,用了一节课来学习全诗的内容,用了近两节课来质疑探讨。同学们争论最激烈的是:白居易与琵琶女,一个是官员,一个是民间艺人,怎么会都是“天涯沦落人”呢?  我没有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让同学们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找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全文』...

    检察日报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
阅读全文』...

     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韩、孟尚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元、白尚坦易,务言人所共欲言。”(《瓯北诗话》卷四)表面看来,二者似背道而驰,但实质却都是创�...
阅读全文』...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0人。贞元进士,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刑部尚书。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
阅读全文』...

    学问    唐代的文人多半早熟,不仅文思上早熟,生理上也早熟。白居易十六岁写出来离离原上草的诗句,以致于让后人长咏不绝。小时候最爱看的老白的另一首就是《钱塘湖春行》,真个是琅琅上口了。    白居易在武元衡出事之前还是比较愤世的,写的篇章里面绝多的是民间的疾苦,这也让后人把他和老杜归到了一起来�...
阅读全文』...

    作者:不详     孟浩然(689--740)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切。他的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游精...
阅读全文』...

    作者:不详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
阅读全文』...

    应良伟     [内容提要]:“吏隐”的传统十分悠久,从东方朔到王维,我们看到了各种吏隐的面目。而到了中唐这个社会转型时期,以白居易为代表的士大夫积极探索,在禅宗里找到了新鲜血液,摈弃了传统的吏隐观,走上了中隐的道路。而中隐思想所展示出来的士大夫人生理想由外向内转变的倾向直接影响到了以后的...
阅读全文』...

    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  于傲洋      提要:孟浩然以布衣终身,在唐代著名诗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或壮游四方,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被后世目为“隐逸诗人之祖”。但纵观诗人生平行止与创作,我们会发现孟浩然也曾有过十分认真的求仕之心,只是在经历...
阅读全文』...

      江苏省金湖中学  梁万年       孟浩然专集    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怀人之作�...
阅读全文』...

               Bai Juyi  白居易  (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  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  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  县令,徐...
阅读全文』...

        孟浩然 作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翻译: 春天里好梦正酣,不知不觉又到了早晨。悦耳的鸟啼声四处传来,不禁想起,昨夜听见的一场风雨,又打落了多少盛开的花朵呢?     导读: 这是一首描写春�...
阅读全文』...

    尊敬的白乐天先生:    大作《长恨歌》收悉,拜读后叹为观止,先生真乃文坛之超级大腕也。不过,先生之文美则美矣,倘不做必要的技术处理,恐难在鄙刊发表。现将大作璧还,请修改后再寄来。退稿原因有三:    其一,标题不醒目,没有吸引力。看书看皮儿,看文看题儿,先生之《长恨歌》,乍一看标题茫然不知所云...
阅读全文』...

      mm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  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 ...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春晓 相关的中学文章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相关教学视频』『课文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