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数字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备课中心
] →
3.数字
共『
10
』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部编本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之《春节童谣》亲子阅读谈
[2017-01-31] [阅读次数:255]
《春节童谣》是“部编本”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中“和大人一起读”里的阅读内容。这个阅读内容反映的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 童谣是深受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在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以求达到阅读的效...
『
阅读全文
』...
传统儿歌童谣中的ao ou iu(拼音教学辅助)
[2014-05-17] [阅读次数:287]
传统童谣中的ao ou iu ao的儿歌游戏 城门城门几丈高? 三十六丈高。 骑花马,带大刀。 走你家城门抄一抄。 这是个幼儿园游戏,类似一网不捞鱼。以前我们注重的是游戏过程,现在我们通过游戏训练发音。 ao的儿歌 摇摇摇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
『
阅读全文
』...
广东省第二届优秀童谣获奖作品精选
[2014-01-14] [阅读次数:356]
一等奖作品:【青少年组】 邋遢的小花猫 黄睿凝 河源市第三小学三(7)班 (指导老师:程芳) 小花猫呀,真邋遢! 不爱洗脸呀不刷牙, 地里滚来泥里爬, 小手小脸脏巴巴, 抓起食物就吞下, 病毒细菌跟上它, 哎哟哎哟叫妈妈, 看你以后...
『
阅读全文
』...
浅谈英语情趣教学
[2009-05-14] [阅读次数:467]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较为单调枯燥,如果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势必使学生学习兴趣荡然无存。没有兴趣就不会有求知欲,学习热情大减,从而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小学英语进行“情趣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教学中,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样,...
『
阅读全文
』...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2009-05-09] [阅读次数:776]
阅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课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境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运用启发式教学,做到教师“启”而学生“发”,语文课堂教学应大胆改革,应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大胆发挥...
『
阅读全文
』...
巧安排,激情趣——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教学之我见(网友来稿)
[2008-11-24] [阅读次数:616]
临泽县鸭暖乡华强小学 马艳玲 徐丽萍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一年级的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
『
阅读全文
』...
在品读欣赏语言中滋生言语情趣
[2008-11-05] [阅读次数:560]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把学生的言语的习得摆在了突出的重要的地位之上。甚至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教学。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语言”成为了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元素大大加强。表现在语文�...
『
阅读全文
』...
父母的童谣(网友来稿)
[2006-11-18] [阅读次数:500]
张少华 (一) 父母的童谣 这两天住在乡下,乡下晚上清静,除了青蛙蛤蟆拼命唱歌的声音。吃了饭没事情做就搬条凳子听爸妈扯古,讲他们十来岁时的童谣。一边听一边笑,忽然想有一天自己也会老的,老到活在...
『
阅读全文
』...
谈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网友来稿)
[2005-11-30] [阅读次数:890]
教学充满美。这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审美实践领域逐渐扩大,审美的社会意义日益增加的必然结果。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因此,发展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迫切要求。那种以单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视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为目的的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重...
『
阅读全文
』...
识字教学应该充满情趣(网友来稿)
[2004-12-05] [阅读次数:2161]
董海冰 (浙江永嘉界坑小学) [提要] 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是重要内容之一。 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数字
相关的小语文章
』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