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您现在的位置: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
备课中心
] →
12 古诗二首
共『
10
』篇备课资料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
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教材解析及教学建议
[2018-05-04] [阅读次数:2268]
15古诗二首 ………………… 教材解析 …………………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294]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272]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180]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192]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先出示前两行诗句,并且把“小娃撑小艇”的两个“小”变为红色,引导学生重读,进而体会娃娃的弱小、天真,然后再理解“偷”字,学生就自然明白不能理解为“偷窃”,而应是偷偷地、瞒着大人去的。此时,引导...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学后记(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202]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池上》。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如何让学生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呢?课堂上,我抓住了“偷”字展开教学: 师:同学们,“偷”是怎样的一种行为? 生:“偷”是不好的行为。 生...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材简析(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245]
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注释]: 艇:轻便的船。 解:懂得。 [译文]: 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
『
阅读全文
』...
《池上》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四册)
[2011-02-27] [阅读次数:603]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
『
阅读全文
』...
《小池塘》教学反思
[2010-12-03] [阅读次数:3330]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
『
阅读全文
』...
上善若水,水生万物——《古诗二首:浪淘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札记(网友来稿)
[2007-11-08] [阅读次数:1781]
许丹 静纳百川,定能生慧 ——前言 一、关于教材——行走字里行间,赴一个超尘的邀约。 一直以来都喜欢古的言语,太美,太好,喜欢《诗经》的信手拈来、喜欢乐府的脱口成章;喜欢魏晋的狷狂、喜欢隋唐的豪迈;喜欢楚辞的浪漫至天马行空、喜欢元曲的俚俗到市井闲谈;�...
『
阅读全文
』...
『
点此搜索其他与
古诗二首
相关的小语文章
』
『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
』『
相关教学视频
』『
课文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