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上的小鸟》教学设计案例(第二课时)(S版一年级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教学内容分析: 《阳台上的小鸟》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写的是一只小鸟在阳台上躲雨,便阻止妈妈到阳台上收衣服。整篇课文语言亲切,感情自然真挚,适合儿童阅读。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内心世界,着力通过图文结合,引导朗读,激发学生想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体验感悟,培养想像能力、朗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对小鸟的所作所为,体会“我”对小鸟的爱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 2、教育学生向文中的“我”学习,用爱心保护动物。 德育渗透点:1、通过“我”保护小鸟的做法,让学生感受文中所流露出人们对动物的爱心,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的美好品质。 2、教育学生多一份爱心,给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人多一点帮助。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小鸟的爱心。 教学难点: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文中人们对动物的爱心,以及人与人之间互 相友爱的美好品质,教育学生多一份爱心,给生活上、学习上有困 难的人多一点帮助。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重点句子纸条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悟结合。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讲一只美丽的小鸟,在雨丝里飞来飞去,最后停在一家阳台上。现在,你们想知道主人是怎样对待小鸟的吗?老师和你们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遵循巴班斯基提出的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已有第一课时作铺垫,本课时在导入阶段宜简洁明了。 二、引导理解,共同学习 1、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音读准,图文结合,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它为什么停在阳台上?小作者是怎么做的?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练习说一说。 (3)反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上节课已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是为了巩固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逐渐养成独立阅读课文的习惯,同时也无意中训练了学生说话。 2、读文感悟 (1)学生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小作者看到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学生找有关的句子,并画一画。) 【设计意图】给学生设定读书的要求或目标,避免了一种放羊式无收获朗读。 (2)教师出示句子 它用尖尖的小嘴,梳理着身上湿漉漉的羽毛。 教师:小鸟没有被淋湿前是什么样的?现在是怎样的? (抓住重点词理解:美丽 梳理 湿漉漉 羽毛,板书:湿漉漉 ) 教师:看到身上湿漉漉的小鸟,小作者是什么心情?你从哪儿看出来? (学生小声读第二自然段找有关的句子,并画一画,然后回答。) 教师出示句子: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它:“啊,可怜的小鸟!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学生回答) 学生1:小作者对小鸟产生了怜爱,悄悄地看着,生怕惊动小鸟。 (板书:悄悄地看 同情地想 迷路) 教师:这两句话该怎么读,谁来试试看。 (指名试读,师生评议,如果学生没把握基调,教师就范读,带动学生进入角色,读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小作者对小鸟的同情、关爱。) (3)学生个性化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激活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具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只要稍加指导,对浅显的课文比较容易读懂。放手让学生抓重点词段理解课文,通过小鸟前后的对比,激起学生对小鸟的怜爱,体会作者的情感,逐步培养阅读能力。 (3)教师:正在这时,妈妈要去阳台收衣服,怎么办呢? ①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说说小作者是怎样做的。 ②学生个别反馈。 学生1:小作者拉住妈妈。 学生2:小作者用手指了指阳台,让妈妈发现在阳台躲雨的小鸟。 学生3:小作者轻声和妈妈说话,生怕惊动小鸟。 ③ 教师出示句子 我连忙拉住妈妈,用手指了指阳台上的小鸟,轻轻地说:“妈妈,小鸟在躲雨,别吓着它。” 教师:谁想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学生读,强调其他学生听出什么。)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名学生朗读,如果朗读不到位,师生有了提出意见的现成例子,如果朗读精彩,起到范读作用。 学生4:我听出了“连忙”读得重又快,可看出小作者非常着急,万一妈妈惊动小鸟,小鸟飞走就被雨淋。 学生5:我听出“轻轻地说”读得轻些,才能体现小作者对小鸟的爱心。 (教师板书:连忙拉住 轻声说) 教师:躲雨的小鸟如果发现有人在看它,它会怎么想、怎么做? (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小作者实际行动对比,更体现小作者对小鸟的关爱。 教师:是啊,小作者多么有爱心,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吧!注意重音。 (同桌互读互评,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小作者由从旁边“悄悄地瞧”,“充满同情地想”,再到“轻轻地阻止妈妈”,生怕妈妈惊动小鸟,这几种神态和心理的变化,通过听读、范读、齐读,就不难体会小作者非常爱鸟这份情感。 ④教师:妈妈是怎么做的,“笑着点了点头”是在告诉小作者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对小鸟的关爱,对小作者的支持。) ⑤小组比赛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教师适当评价,体会小作者和妈妈都是极有爱心的人。 【设计意图】创设有感情朗读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爱心情感。 (3)教师:雨停了,阳台上的小鸟要飞走了,它是怎样和小作者告别的? ①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② 指名反馈。(拍了拍翅膀,欢快地叫了几声,“噌”地飞走了。) ③ 教师:小鸟拍翅膀是要表示什么?欢快地叫像是对小作者说什么? ④ 学生扮演小鸟,引导体会小鸟对小作者的信任与感激。 ⑤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读出小鸟的欢乐以及小作者对小鸟的依依不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多给动物或人多一点关心,自己也会感到快乐。 三、情感升华,总结体会,渗透爱心 1、教师:一只美丽的小鸟停在阳台上躲雨,如果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做? 学生:我会很高兴逗它玩。 学生:我会把它吓跑。 学生:我会把它捉来关在笼子里。 教师:把它关在笼子里它妈妈该有多着急呀!可是小作者不是这样做,你觉得小作者怎么样?你喜欢他吗? 学生:小鸟被淋湿了,飞不起来,遇到了困难,小作者同情它,帮助它,小作者比我们做得好。 学生:小作者很有同情心和爱心,知道要关爱动物。 教师:你们说得对,我们要同情弱小,给予一些帮助。那么,在生活、学习上,你有没有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献过爱心吗?选一件有意义的事跟同桌说说吧。 (学生反馈 ) 教师:曾经伤害过动物或朋友的同学,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反馈) 2、教师总结:多么可爱的小鸟,多么纯真的小朋友,多么慈爱的母亲,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里,在一个美丽阳台一角,发生着一段人与动物间真挚感人的故事,迷路的小鸟在“我”的关怀下,躲过了一场细雨,快乐地飞回家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情感升华,总结体会”这个环节,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给学生渗透了爱心教育。 板书设计 6.阳台上的小鸟 小鸟:美丽 湿漉漉 迷路(可怜) 欢快地叫 我:悄悄地瞧 同情地想 连忙拉住妈妈 轻声说 教后反思:本课的教学特色: 一、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抓住文本的“空白”,让学生个性化地“补白”。体现在: 1、研读“护小鸟”的有关书句子。 教师:躲雨的小鸟如果发现有人在看它,它会怎么想、怎么做?(第一次补白) 教师:妈妈是怎么做的,“笑着点了点头”是在告诉小作者什么?(第二次补白) 2、研读“送小鸟”的有关句子。 教师:小鸟拍翅膀是要表示什么?欢快地叫像是对小作者说什么?(第三次补白) 让学生个性化地“补白”,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沟通与作者的对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通过表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评判他人的言论,质疑他人的观点,从而实现在一定情境中师生之间多维的口语交际,增强学生关心弱小、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读中感悟,渗透爱心教育 朗读是感悟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课朗读方式多样,自由读、个别读、齐读、范读 比赛读等,通过读,引领孩子渐渐走进书本,走进小作者的内心世界,用爱来渗透课堂,从而深受爱心感染,既教书,又教育了学生多一份爱心,给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人多一点帮助,自己也感到快乐。 资料提供者:甘红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