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表达让语文回家!(北师大版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教学反思 手机版


   2007年,我在上海参加语文学科带头人培训,有幸聆听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专题报告,他提出语文教学应以“表达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引发我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反思与探究。返校后,我广集相关资料,积极向教师们传播以“表达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在给老师开设《简单教语文》专题讲座时,我说:“要让阅读教学回‘语文的家’需要在两个过程里走个来回:一是学读——从语言到思想内容,理解文章写了什么;二是学写——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理解作者怎样表达,为什么这样表达。前者是获取‘文本的意义’的过程,后者是获取‘文本的语言’的过程。二者不可分割,彼此圆融——在阅读中学表达,在表达中促阅读。”

不喜欢“高谈阔论”的老师说:“说出来容易,要落到实处是需要下一番真功夫的。你上一堂课给我们看看吧。”为了维护作为“本土专家”的面子,我自然爽快答应。2009年11月19日,我和402班的陈老师师徒结对举行“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同上小语第七册《林中乐队》。

备课过程中,我遇到两个挑战:一是以“表达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如何兼顾阅读训练,做到阅读与表达的圆融?二是把“写”挤进课堂,如何精简教学环节?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课堂效益?仔细琢磨后,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即落实以下三个“强化”。

一、强化先学后教,提高教学起点和实效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吕叔湘先生说:一是认清教的是什么;二是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教语文应该遵从学语文的规律,“道法自然”便是。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教科书,她重诵读,重背诵,轻理解的做法给人有益的启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些千百年经验之谈人们总是时时提起。当今,不少学生都异口同声认定语文学得好“莫不得益于课外”。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可以自学而且必须通过自学这一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课文才是学生最好的也是最主要的教师,而我们教师,充其量只能当“助学”。如何“助学”呢?主要在于帮助学生“得法养习”,而方法习惯都是学生自己行为的事,那么教学过程就不能不选择“先学后教”这一基本方式,即,以指导自学方法为主组织先学,得法历练让其习惯成自然。

学生先学有两个最基本的任务:诵读和提问。诵读的遍数要足,要尽量熟读课文,努力去体验“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的亲切感、愉悦感。提问要做到自己生疑,不依赖课本上的提示和提问,提出问题要试着自己解答,努力做到多揣摩。《林中乐队》我设计如下导学提纲:

1、一读。读准字音,读懂每句话,难读的词句要多读。

2、二读。找出描写动物声音的拟声词、形容词、比喻句,重点读一读。

3、三读。重点读第二段,想一想,句子之间有什么联系?并试着独立完成P94页作业。

4、四读。想一想,课文哪个地方写得特别传神,请静心体会,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5、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走近同学和教师。

基于“先学”而“后教”就能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既费时又低效;有了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催生学生的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

二、强化语言学习,凸显课堂的“语文”本色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感悟语言,发展语言。

教学《林中乐队》时,我先让学生思考着读,画出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森林动物各种叫声的词句;再出示结构化重组的三类词语:嗥声、咳嗽声、呻吟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 ……(拟声词),啭啼、婉转、清脆、纯净、尖声尖气……(形容词),“活像在拉一把小提琴”、“ 好像牛叫似的”、“活像羊羔在森林上空叫” ……(比喻句);然后读一读,适当拓展;最后总结提升:作者就是积累了丰富的拟声词、形容词、比喻句,才能把动物的声音写得如此逼真、形象;与其说聪明在于积累,不如说积累使人聪明。丰富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

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语言呢?我认为,要让学生站在语言的立场,用语言的头脑思考文本的问题,挖掘、分析各种语言现象。悟读中心句“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时,我说,词语的里面有意思,意思的背后有形象,形象里面有感情;请注意画横线的词,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读出句子背后的形象和情感。一阵静心品读之后,学生体悟到作者潜伏森林观察的时间长,观察动物的数量多,聆听动物声音十分仔细。脑海里留下了作者“细观察”的形象和“酷爱”动物的感情。

读书要留下形象和情感,更要留下语言和方法。凭借什么“留下”呢?

2006年教师节的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西城区听了一节语文课《新型玻璃》后,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

温总理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那是因为他听到的课,是以“阅读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的,学生只是读懂文章内容而已。所以,他评课时指出:“这堂语文课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表达、用词、口语、习作的训练还可以加强一点。要告诉学生,一个事物,为什么这么表达?用你自己的话怎么表达?……”

温总理为什么把“表达”看得那么重要?这是因为表达是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和阅读的综合运用;表达是各种学习能力、智力的尖端反映;“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来说,表达则是“生命的呼喊”,是“心灵的歌唱”。

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多种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着力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林中乐队》一课,我设计如下表达训练:

1、请用课文的词语模仿表达:三月,莺唱起歌来,白天黑夜,老是尖声叫着,啭啼着。那声音        ,像        。

2、同是说明中心的具体内容,下面两个句子写法(语言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①啄木鸟打着鼓。(热闹场面普通的一员,只是列举)

②啄木鸟寻找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它们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特写镜头典型的一员,细致描写)

想象拓展表达:你觉得啄木鸟会敲奏出怎样的旋律呢?

 “             ”(拟声)它和着旋律敲打节奏呢。啄木鸟就是                 (比喻)。

吕叔湘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坚持表达训练,得法养习,一课一得,得得相连,练到习惯成自然,语文能力便在其中。

三、强化当堂训练,变革学生的“学习”状态

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叶圣陶先生发表过深刻的见解:“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他还说:“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

我以为语文课可从两方面强化当堂训练:

1、“以读为本”是最根本的训练方法。

书是读出来的。古人认为,学生学习语文课文,不靠教师架空分析,主要靠自己反复诵读,加上教师讲解来理解课文。只有读得多,记得多,聚沙成塔,才能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达到如郭沫若所形容的“胸藏万红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这种做法,反映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

上《林中乐队》一课,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读活词语、读活句子;自己读出句子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结构特点。凡需指导必有示例,不靠多讲,恰当举例,足以启发即可。这如同汽车进入高架公路,如没有引桥,就上不去;如没有路标,就可能上岔路。教师要当“引桥、路标”,但如何驾车是学生自己的事。

2、“化讲为练”是最重要的训练手段。

吕叔湘说:“讲得太多,一则没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多练习,二则不知不觉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英国教育家埃克斯利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练习使人体验。所以我把要讲的重点变成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想、说、背、写等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当场“写”的训练尤为重要。语文课堂让学生准备可以“随便写、随便画”的本子非常必要。教学《林中乐队》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沙雉更是异想天开,它竟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宵,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不折不扣,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时,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从中发现句子的语言组合规律(想法特别→做法大胆→结果奇妙),体会把意思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的写作方法,然后进行“仿创表达”——写“蚱蜢”: 蚱蜢(想法)也想                  ,(做法)用爪子抓翅膀,(结果)                      。最后进行“创新表达”,写其他动物。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是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如果没有语言输出,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是不可能的。因此,语文教学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言语表达”的时间,让学生在表达中积累规范语言,在表达中认识语言现象,在表达中掌握语言规律,在表达中发展语言智慧。

学表达,让语文回家! 
资料提供者:曾卫民
相关链接: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