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13年时间编写辉煌巨着《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紧扣“发愤”二字进行层层剖析。通过,朗读、自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查资料等形式对司马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感悟司马迁的形象。在第二课时中,我紧扣“发愤”,深入品读,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放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2、谈话导入。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讨论问题1 1、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 讨论交流。 3、 指导朗读。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痕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父亲是怎样吩咐的?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 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这一行,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入这编写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讨论问题2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讨论交流。 3、点拨。 (1)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出示(文字2)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A、指导朗读。 B、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C、讨论问题3 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 : 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A、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文字1) B、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出示文字2) C、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着——《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着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总结课文。 你觉得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六)、作业: 1、本册练习7中的熟记成语,编者以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连词成句,概括司马迁光辉的一生。 2、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受影响子承父业 遭酷刑矢志不渝 功成就名载史册 资料提供者: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