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设计理念 本课选自西南师大版《语文》教材第三册,把十二生肖用儿歌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介绍了十二生肖的名称和排列顺序。中国民俗文化丰厚,有趣的十二生肖是大家喜欢的对象,在学习中让孩子们带着浓浓的兴趣与它们交朋友,联系生活中的认知,感受生动俏皮、诙谐有趣的语句,在快乐游戏中了解它们的顺序,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力求呈现清新、自然、活泼、融洽的氛围。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17个生字,会写“猴、猪、狗”3个字。 2.通过快乐学习认识十二生肖,了解十二生肖排列顺序。 3.能感受中国民俗文化丰富有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注意生活识字与集中识字结合。 2.难点:以“猴”引路写字,了解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准备 1.制作十二生肖的带汉字图片。 2.把儿歌编成歌曲,录制好。 3.学生了解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 教学流程 一、创故事情境,揭示课题 1.以故事引入,激发孩子对十二生肖的兴趣。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知道“肖”的字音。 教师板书课题,标明字音。 学生掌握生字“肖”的字音,在强调中识记。 教师引出“十二生肖是哪些小动物?”一问,自然带入课文学习。 (设计意图:开头设计故事,意在把握二年级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趣为后面进一步兴趣盎然地学习儿歌奠定基础。) 二、创丰富情境,巧妙识字 (一)整体感知,气氛融洽 1.自读课文,了解儿歌 教师在小动物下标上小圆点,及时指导。 学生在读中了解儿歌大意,学习边读书边勾画的方法。 2.十二生肖见面会 多媒体展示十二生肖,动画出现,配上相应带拼音的字。 学生与小动物见面,打招呼,喊出他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并以十二生肖卡通图片出现,可爱的水墨画像,积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质,再次吸引了孩子,图片旁的汉字与孩子进行印象整合,体现有意与无意记忆的交替。) (二)认识名字,轻松识字 1.与生活紧密联系,轻松识字 教师提出识字任务。 学生联系生活,当小老师识字,逐步读准字音。 2.做游戏“猜一猜”,巩固字形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黑板上有6个写有动物名字的字卡,通过学动作或发出动物的叫声,让别人猜。 学生用心投入游戏,通过你说我们猜、我猜你们说多方式合作,完成轻松识字。 (设计意图:让孩子自主识字,运用生活中的积累在课堂中展现识字能力,体会成功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让孩子们调动多种器官,在合作中感知字义,联系记忆表达理解。) (三)从“猴”入手,专心写字 1.观察生字,寻找特点 教师引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字的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猴、狗、猪都是反犬旁的字,并进一步拓展类似的字。 2.写生字“猴” 学生仔细观察“猴”字的结构,心中体会字形美。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猴”,展示汉字的美,并伴随讲解重点笔画,起示范作用。 学生对教师所写评价,讨论出写字时的习惯要求,为下面写字作好自我指导。 学生互动,学生先自我评价,再评价同学,能就写字要求、习惯进行评价。 3.写生字“猪”“狗” 放古典音乐,为学生烘托写字的气氛。学生专心写字,并进行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拓展“反犬旁的字”,引导学生学会联想识字。指导书写,做到落实,引导孩子自己发现应该注意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注重写字习惯培养,学会评价。) 三、创简单环节,互动识字 教师是这个环节的点拨者,要善于倾听。 学生可尽现自我识字能力,教难读的字音,攻破难点,互动交流识字方法,扩展识字空间。 学生齐读儿歌,检查字音掌握效果。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将难点分散,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相信通过合作学习定能完成互补识字。) 四、创融洽气氛,读中求趣 1.读儿歌,谈见解 学生自读儿歌,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学生共同合作朗读,体现融洽和谐气氛。 学生能通过听示范、做动作等多形式体会儿歌中小动物的特点,读出儿歌的生动可爱。 2.游戏:给十二生肖排排队 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图片,为学生排顺序做好铺垫。 一个学生读儿歌,选12个孩子来排队。在有趣的氛围中复习课文内容,攻破难点。学生再按顺序读名字,温习顺序。 (设计意图:当生动儿歌再现时,我们更重要的是唤起孩子的领悟,注重语感培养,通过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将顺序在玩中融入,并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巩固。) 五、创新的方式,唱出儿歌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歌曲,渲染快乐气氛,展示新的学儿歌方法。 学生伴随乐曲唱起《十二生肖歌》,感受语文学习乐趣。 (设计意图:我们将儿歌大胆地与熟悉的音乐结合,唱出感觉,以唱代背,能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渲染整个课堂的气氛,更启发孩子学会多角度学习。)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