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学习语法修辞 (人教版六年级)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的集中的语法修辞的知识教学。”怎能样引导学生姑且文学习语法修辞呢?笔者以《燕子》的几个教学片断为例谈谈具体做法与感受。 片断1: 师:同学们读了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作品《燕子》觉得怎能样?请仔细阅读第三段,想想第一句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如果抓不住要点,请用“谁”“怎么样”来概括。 生:(阅读思考) 师:想好了吗?请回答。 生:燕子掠过。 师:(板书 燕子 掠过)对。这句话主要讲了燕子掠夺过的情形。“燕子”指出作者要说的对象是“谁”,我们把它叫做“主语;“掠过”是说明主语“怎么样”的,我们把它叫做“谓语”。“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主要万分,抓住了主要成份就算懂得了话的主要意思。 概括句子主要意思是阅读教学的重、难点。运用“谁”“怎么样”这一语法潜规则,帮助学生轻松地概括出了句子的主要意思,而且顺势认识了“主语”“谓语”语法概念,在认识句子语法结构的同时掌握了语法规则。可见语法规则与语言规则密切相关。正如美国教育家戴尔.H申克所言:“语言规则学习的一般程序是:学习者接触到使用语法结构的一个或多个示范,它们反映的是同一语法规则。示范反映的语法规则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如果学习者能摸仿出这种语法结构,说明他学会了语言规则。” 片断2: 师:请再次阅读第3段。燕子“掠过”哪些地方呢? 生:“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转眼间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 师:(板书 有的 稻田上 柳树下) 生:“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师:(板书 有的 湖面)你们知道“有的”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有的”相当于“某些”,泛指部份燕子。 生:书上用两个“有的”,表示作者看到两个部份的燕子飞行状态,合起来构成一幅全景式“燕子飞行图”。 师:真能干,理解得深透:“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你能用“有的……有的……”来描绘“各色鲜艳的花”吗?试试看。 生:(造句,练笔写片断) 词语教学既是具体的词义概念教学,又是实用的语法概念教学。“有的,是什么意思”属于词义概念教学,是陈述性知识传授;“你能用‘有的’来描绘‘各色鲜艳的花’吗”是语法概念教学,掌握语法结构,是程序性知识涵泳。小学语文基本技能的教学都是“先学习概念和规则,然后使要概念和规则转化为技能”。(《云南教育》2006第20期第31页) 片断3: 师:请阅读第4段。思考: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想干什么? 生:想休息一会儿。 生:想歇歇憩。 师:我们就把这段内容叫做“燕子憩息图”吧:我有信疑问:我们通常把电线说成“几根”、“几条”,这儿为什么要说“几痕细线”呢? 生:说“几根”太俗了,这儿不是统计数字,是情景描写。 生:说“几条”太实了,显示不出电线的高远和蓝天的旷亮。 生:说“几痕”才能真切地表现细小的电线在空中隐约可见、似有似无的神秘美。 生:说“几痕”才能与落在电线上面音符似的燕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生:说“几痕”才有诗情画意,燕子赞美春天,“飞倦了”,多么需要一个甜蜜的栖居地。 师:你们真俸!告诉了我:量词的选用既要适合情景的需要,也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是吗? 选词是修辞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量词“根、条、痕”的比对品味,学生懂得了量词的选用也要适应“题旨和情境”,阅读要咬文嚼字,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片断4: 师:第4段文字,作者打了两个比方,你能找到它吗? 生:(阅读圈画) 师:第一句比喻,作者要说的那个事物是: 生:“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 师:作者把它比作—— 生:“五线谱”。 师:我们把本来要说的那个事物“细线”叫做“本体”,把作为比喻的事物“五线谱”叫做“喻体”,把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关键词“像”叫做“比喻词”。你能从第二句比喻“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中找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吗? 生:(答略) 师:为什么把电线比作“五线谱”,面不比作别的什么? 生:因为电线有“线”,五线谱也有“线”。 师:噢,有点儿“形似”,“类似点”是构成比喻的关键。 生:因为小燕子很可爱,被称作“春天的使者”,它“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面“五线谱”谱出的是“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两者都带着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师:你说得很对!比喻要符合感情基调,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情似”。你能把下面两句造成比喻句吗?(课件出示) 1、春天,蓝蓝的天空多像——。 2、春天,碧绿的池塘成了——。 探讨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是学习“怎样表达”。第一步是辨别,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是学习“怎样表达”。第一步是辨别,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手法的句子,这是智慧技能中的基础技能;第二步是规则,懂得构成比喻的三要素;第三步是高级规则,明确“类似点”是构成比喻的关键;第四步是能力转移,解决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移,一般技能向高级技能转移的问题,不仅懂得比喻句的概念,还要懂得创造比喻句的法则,掌握比喻手法的句型结构。这样训练的结果,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不仅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分析作者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而且能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总之,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不仅必要,而且可行。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皮连生教授所说:“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语言和文章中暗含的概念和规则,逐步学会用理性的语言和文章学知识指导自己读写实践。” 资料提供者:米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六年级上学期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