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复习 备课资料(人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文言文两则》

(一)《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

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

2、译文及断句: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                                                           

(3)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拉弓箭把天鹅射下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后一个人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3、解释下列字意思。

弈(下棋)  善( 擅长 )  诲( 教导 ) 惟(  只  )  弓缴(弓箭 )

 俱 ( 一起 )   弗(  不 ) 非(  不是 )然 ( 这样)  若( 如 )  其(其中)     

4、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的     

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弈秋的教导      天鹅          

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前一个人                 前一个人       

④惟弈秋之为听。    无实际意义,一般不译           

5、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1)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结果(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和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我还知道两句表示专心致志的名言:①(一心一意万事成,三心二意失良机。) ②(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3)课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

(4)摘录孟子的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编为(《论语》),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3、译文及断句: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询问他们争论的原因。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3)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刚出来时离人远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近。                                

(4)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6)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7)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东游(到东方去游学)   辩斗(争论 )    故( 原因 )    以(认为 )   

去( 离  )    日中( 正午)      及(到  )       盘盂(盛物的器皿)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   )        决( 判断)    孰( 谁  )  为(认为 )   汝( 你   )  知( 知识  )

4、解释句中“其”字的意思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指辩论这件事)

(2)及其日中如探汤。(指太阳)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指后一个人)

(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其中)

5、找出文中的3对反义词,写下来。

(远——近)、(大——小)、(凉——热)

6、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这句话把刚出来的太阳比作车盖,把正午的太阳比作盘盂。                                                                 

7、根据古文内容填空

(1)本文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有关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2)两个小孩探索自然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感觉,再结合平时的经验)。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3)文中的(孔子不能决也.)一句可见问题的复杂性。

(4)学完《两小儿辩日》,我想到这些成语:(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学海无涯),我还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①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平时要敢于大胆置疑,说话要有理有据。

④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样得出的结论更准确些。

(5)摘录孔子的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北京的春节》

一、填空

1、《北京的春节》以_时间_为序,描绘了_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_,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__。

2、本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作品有(《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他的作品的语言特色是(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灰谐),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3、、 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详略得当),文章详写了(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的情景,其他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让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的印象。)

4、我国的传统佳节除了春节,还有(清明节、重阳节)等,相应的诗句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农历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        

元宵节( 正月十五  )    

清明( 公历4月5日    )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      

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   )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   )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      )            

冬至(  公历12月22日    )

腊八 (  农历十二月初八  )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二,课文理解

(-)

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博览会是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作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二)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两层。这样分层的根据是(这段话是总分结构)。  

本段围绕(除夕真热闹)来写,所填的词反映了除夕的(热闹 )。                        

2、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守岁是(在除夕晚上不睡觉,直到天亮)的意思,守岁有两重意义:(一是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是年轻人守岁,为了给父母延年益寿)。

3、 本段从(香)、(色)、(声)三个角度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

4、我会在门上贴一副春联:(喜滋滋迎新年,笑盈盈辞旧岁。)

5、本段话向我们介绍了北京除夕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等习俗。 

(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象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春节的高潮还有(除夕)、(正月初一)。

2、本段写过元宵的习俗是(看花灯)。写出灯多的词语(张灯结彩、几百盏);写出等种类多的词语(各形各色)。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句诗。              。

3、从这段话中,我感受到了(北京的元宵节非常红火、热闹),

(四)、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用“    ”画出带儿的词语,我们体会到老舍语言有浓重的  北京韵味       。

(2)我们有哪些传统的游戏项目:  打陀螺、踢毽子、抖空竹                                       

(3)这段话中提到了孩子们准备过年的哪三件大事?体现了孩子们过年怎样的心情?

   答:文中提到了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三件大事。体现了孩子们对过春节无比期盼、欢快的心情。                                                                    

 
资料提供者:阮溯漪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