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三册26《“红领巾”真好》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26“红领巾”真好 执教者石码中心小学陈秀桃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鸟的活泼可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爱鸟护鸟的意识,感受到做“爱鸟护鸟小卫士”的快乐与自豪。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有爱鸟的意识,做个爱护鸟类的小卫士。 三、教学难点: 1、有几个词语不容易理解:如“梳理”、“蓬松”、“扑棱棱”。 2、理解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 四、教学时数:两课时。我今天教的是第一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除了在座的老师来到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想知道他们是谁吗?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播放课件。 问:你们听见了什么?他们好像在说什么?(板书课题) 师述:让我们学着小鸟夸红领巾一句:“红领巾”真好!(齐读) 问: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让学生质疑) 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那咱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去了解一下树林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请大家打开课文P126页。 请大家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由读) 问:还没读书之前,我想问问大家,碰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读书要求:碰到不会的字要找拼音帮忙;实在不会也可找同桌帮忙等。) 过渡:刚才你们读得很认真,不知有没有把字音读准确,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愿意来拼读? (三)学习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1、出示卡片,指名拼读。 2、全班齐读。 3、全班齐读生字词(事先写在小黑板) 过渡:你们真棒!一下子就认识这么多的生字,刚才陈老师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老师也想读,你们想听吗?那么老师在读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做?(坐端正,认真听。) 不过老师还有一个要求:你们要听听老师是用什么语气读好每一句话的,请大家听仔细。请同学们再次打开P126页。 (四)老师范读课文 问:同学们听得很专注,那你们听明白了“红领巾”究竟指的是谁呢?——板书:少先队员 那课文的题目说少先队员真好,好在哪里?请大家默读课文。并仔细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节告诉我们?(第三节) (五)学习第三节 1、播放课件(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齐读第三节 3、说话练习:小鸟为什么说红领巾真好?谁能用上“因为……所以……”句式来说一说。(板书插木牌,放鸟巢) 4、问:从他们给小鸟放鸟巢,插木牌可以看出这些少先队员有什么好品质?(板书:爱鸟护鸟) 5、指导朗读:因为红领巾爱鸟、护鸟的态度是坚决的,所以要重读。谁来试试?(指名读) 6、请喜欢这些少先队员的同学把最后一句话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 过渡:这些少先队员为什么这么爱护小鸟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第一节。 (六)学习第一节 1、请看课件(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节。 3“梳理”这个词谁理解?那咱们来看看小鸟是怎么梳理羽毛的?观看课件 问: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来说明小鸟最快乐? 观看了课件,你们觉得小鸟可爱吗?那你们能不能配上动作,把小鸟的可爱边读边表演出来。(指名表演读) 4、多么快乐,多么可爱的小鸟呀!让我们一起学他们的样子也来读一读,怎么样? 过渡:小鸟除了可爱之外,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事呢? (七)学习第二节 1、观看课件,问:看了课件,你们知道小鸟能为我们做什么事? 2、齐读第二节,问林中谁最活跃?从哪儿看出小鸟机灵?(扑棱棱、捕捉害虫、保护翠绿的树苗) 3、他们是怎样保护翠绿的树苗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过渡:是啊,小鸟的确太可爱了,也太能干了,怪不得少先队员那么喜欢他们,那你们喜欢他们吗? 你们知道,小鸟一年能捕捉多少害虫呢?(百灵鸟一年能捕捉上万只害虫,家燕一天能吃掉飞蛾四五百只等) 同学们知道得太多了,小鸟真是太能干了,他们真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让我们再次来夸夸他们。我来读问句,其余的你们读,怎么样? 4、师生对读 (八)拓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书中的少先队员说些什么? 2、如果你们就是课文中的这群少先队员,你们会在木牌上写什么话呢?(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3、既然小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卫士,我们除了像书中的小朋友那样放鸟巢,插木牌,你们还应该怎样做,小鸟才不会受伤害? 其实,现在人类保护小鸟的意识提高了,已定了一个“世界爱鸟日”。你们知道那是什么时候?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棒,那一定也能把字写漂亮。现在有两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呢。 (九)写生字(指导书写:羽、领) (十)板书设计 26 “红领巾” 真好 少先队员 插木牌 爱鸟护鸟 放鸟巢 资料提供者:陈秀桃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