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 教学案例(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案例 手机版 | ||||
读中学 学中悟 悟中思 ——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北省保康县寺坪镇庹家小学 张加荣 教材简介:《钓鱼的启示》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回忆了“我”十一岁时发生的一件事,从去钓鱼写到钓到一条罕见的大鱼,从不肯放鱼写到依依不舍把鱼放回湖里,最后写34年后的感悟。本设计是第一课时,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感受我的心情变化过程,为第二课时深入领悟“启示”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爸爸的话语中所包含的对“我”的期望。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由“钓”你想到了哪个字?引导区分“钓”和“钩”,再书空写。)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用激情的语言,点出主题,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课件显示) 分别指名读,纠正音。再齐读。 识记字形。 注意观察屏幕中的词语,粗体字都是本节课要学会的字,认真观察字形,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详细概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简练概括,并板书“钓鱼 放鱼 启示”)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预习基础,让学生凭对课文的印象及语言的直觉感知,自由地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词析句,深入体验。 感受“我”的依依不舍。 1、品词。师:同学们,“我”愿意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里去吗?(不愿意)文中写到放鱼的细节中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依依不舍)谁能读出这个词语所包含的情感?(启发学生想其意,读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导学生带着依依不舍之情,读这个句子。 过渡:这种依依不舍之情还表现在哪些句子中,请迅速找出来。 在学生汇报时相应出示相关句子,并引导学生多读,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导:同学们,知道“我”在说出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舍不得,伤心)再引导学生读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导:你觉得这句话告诉你什么样的心情?(乞求,还是依依不舍)再启发学生读出情感。 句三: 引导: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急切)带着这种感情读。 师: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全班同学一起再读这句。 引导品读这三句。感受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所包含的依依不舍。 过渡:一句句,一声声,都是难舍之情。我为什么这样依依不舍?我的依依不舍有理由吗?从哪里找到我的依依不舍是有理由的?速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二)感受“我”为什么依依不舍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这条鱼大,且漂亮。深入读,体会作者那种惊喜自豪之情。再启发读出情感。 理由二: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从来到湖边到钓到这条大鱼共花了多长时间。再去体会,去感悟这条鱼来之不易。 理由三: 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分析理由三:这条鱼带回家去也不会有人知晓。 过渡。刚才同学们这么一说,这条鱼这么大,这条鱼那么来之不易,这条鱼带回家去也不会有人知道。难怪我会这样依依不舍。但纵有百般理由依依不舍,却又不得不舍,而且不得不舍的理由还只有一个,是为什么呢? (三)感受父亲的良苦用心 启发学生找书中的句子说出原因。 1、句一: 引导分析原因之一:时间没到,不能违背规则。 师:与捕捞开放相对的是禁渔期。老师这里收集到中国的部分禁渔期。大屏幕出示资料: 分别找三名学生读资料,并算算禁渔期有多长。 【设计意图:适时补充课外资料,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更深一步体会什么是“禁渔期”,感受资料中禁渔期之长,与文中捕捞鲈鱼开放时间只差两小时的时间对比,体会这两小时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师:刚才的资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个多月。禁渔期这么长,这深更半夜,最后短短两个小时,就有那么重要吗?和你的同学讨论讨论。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两个小时意味着诚实,守信,意味着良好的道德。 师评价:是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会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这两个小时代表的就是同学们说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钟,也应该——生说(把鱼放回去。) 过渡:为了让“我”做到这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不容争辩)父亲不容争辩的态度表现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导:句子中哪个字表达出了这种不容争辩的态度?(得) 父亲态度这样坚决,不容许我讨价还价,这条大鲈鱼是我好不容易才钓起来的,父亲这样做,是不是不讲理,不爱“我”的表现? 启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父亲这样做恰恰是爱“我”的表现,他想让儿子从小就养成自学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品词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加深认识。】 情感升华,自学探究 1、导读: 为了自学遵守规则,父亲掷地有声地说——生读“孩子,你得……湖里去。” 为了让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父亲不容争辩地说——生读“孩子,你得……湖里去。” 11岁的儿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急切地问道——生读“爸爸,为什么?” 父亲心意已决,他平静地说——生读“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毕竟才11岁,儿子哭闹着争辩着说——生读“‘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争辩着,哭出了声。” 2、拓展。就这样,我把大鱼放回了湖里。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舍弃了大鲈鱼,是否也得到了什么呢?屏幕出示: 生自学后文,圈点批划。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钓鱼 放鱼 启示 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工作,就是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逐渐深入地读书。千法万法,读是根本大法。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让他们爱读书呢?教师必须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这节课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人物内心的变化,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读中思,为下节课深入感悟“启示”打好基础。 动情的教学语言,为情感的深入推波助澜。这节课除了利用图片创设情景外,还精心设计了过渡语言,以推进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对人物行为的感悟。如为了强化父亲的用意,老师这样引导读:“为了自学遵守规则,父亲掷地有声地说——生读:‘孩子,你得把鱼放回去。’为了让11岁的儿子从小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他不容争辩地说——生读……” 资料提供者:张加荣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