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东方之珠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 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 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 、 、 和 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 ④ 练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 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 a、出示:因为人们 …… ,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 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指投影引读。 (2)抽词语填空读。 (3)看板书试背。 (4)看图试背。 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6、指导写字。 (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 (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 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 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 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