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和“琵琶”》教学设计 (S版二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学主题:识字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二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2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流利课文。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二、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这个故事讲了明朝的一位财主送了一筐枇杷给袁知县,却因为识字少,把“枇杷”写成了“琵琶”,闹了笑话的事。重点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三、学生分析 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课文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 四、设计思路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听故事、讲故事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也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本课教学设计以“听故事——读故事——认汉字——说故事”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让孩子在反复读三五遍故事中与生字见面。这样可以强化刺激,帮助记忆生字,又可训练朗读,还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游戏中认识生字,书写生字,巩固生字。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齐读课题。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题目中的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让学生说说“枇杷”和“琵琶”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读故事,认生字 1、学生一边读故事,一边圈出生字词语,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拼几次。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做小老师,帮同学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3、认读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自己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大家记住这些字? (2)汇报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相机让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认读。) (3)你还教同学认识了哪些生字?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出示带有生字的生词,先自由读,再齐读。 三、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 1、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丢字。 2、指名读故事,学生互评。 四、讲故事,内化语言 1、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再互相评一评。 2、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3、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认字 1、“找朋友”认字:让学生把带有本课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来,自由找伙伴组合认字。 2、把字卡拿出来,老师读一个,学生摆一个在桌面上。(学生跟着边读边摆) 3、给生字找“家”;黑板上贴上写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的“小房子”卡片,让学生按结构将字归类。 二、组词说句 1、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生字,用它来组几个词,看谁说得又多又好。 2、小组内交流组词情况。 3、全班交流组词情况。 4、用“枇杷”、“琵琶”、“特别”这三个词语分别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找出共同点,说说还有什么发现。 2、半扶半放指导写字,特别是写好“候”、“县”这两个字。 3、学生描红,并练写一个。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议。 5、评议后继续练写。 四、完成课后练习2、3题 1、练习课后第2题。 2、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比一比“人身”、“人参”以及“珍惜”、“珍稀”这两组词语的异同。 3、举例说说还知道哪些词语是读音一样但意义完全不同的词。 4、全班交流。 5、练习课后第3题。 教学反思: 1、本课设计上能够根据孩子们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特点,用听故事——读故事——识汉字——讲故事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在设计上体现了让孩子自主学习的特点,步步深入地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3、在让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较好落实了教学目标,提高了他们识字的兴趣。 资料提供者:
|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