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乡》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反思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 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上堂课,我们了解了维也纳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一个原因就是,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曾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并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个音乐之都呢?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  )的摇篮。

     (  )是(  )的摇篮。

     (  )是(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在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后,我在想,如何使《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教学有新的突破,为此,对歌曲的教学设计我做了重新安排,打破常规,做了一些尝试:

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科综合与其他音乐体裁的联系。通过欣赏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感受浪漫抒情的秋天;通过欣赏配乐朗诵沈尹默的《秋》、白居易的《暮江吟》来了解文学家笔下的秋天。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歌曲的导入时,我对歌曲的两个声部进行了两次范唱,并告诉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请学生们帮助老师完成歌曲的范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进行了师生合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感知。在歌曲二声部的训练中,启发学生倾听声部的音量,以培养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在朗读歌词时,学生习惯了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但在这一课中我强调学生用欢快而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在教学内容的延伸中,了解秋天不同韵味的美丽。

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几处我进行了修改:(1)教授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并能在演唱中运用。(2)最后一句中的附点音符用动作弯腰来辅助,八分休止符用响嘴来替代,对最后一句进行重点的处理。

5、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归“情”于“故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我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情感色彩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关键处,即:二度创作----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作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我牢牢把握住“爱大家”这一条主线,请学生对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通过加感叹词、改歌词使孩子们对家乡的爱得以深化。“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课堂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去做的,便是通过各种途径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我认为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不够注重细节问题,如二声部合唱部分还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这也与平时的练习有关,学生对低声部的把握有畏惧心理,容易跑到高声部去。以后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资料提供者: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