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摘要】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盲点和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塑造和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产生着深远而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领导者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而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的盲点和弱区,而这一环节的过于薄弱和缺位,对农村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产生着深远而不可估量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我深切地体会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从个人成长经历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塑造和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网络、电子游戏等也在慢慢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农村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给农村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些小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或心理方面的问题。 1、由差别而产生的心理异化 这个问题建立在农村儿童大量涌入城市学校的基础上的。这里的差别分为外在和内在差别两个方面。外在差别主要表现在物质即吃穿用度上,内在差别则显现在以学习为首的综合能力上,城市儿童所展示出来的种种能力显然是农村小学生难以企及的,心理异化不可避免。 2.看电视成瘾,迷恋上网,玩电子游戏 由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由祖辈监管,一方面,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的监管不严,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致使一部分孩子沉迷于看电视,甚至有的孩子放学后偷偷到网吧去上网、玩电子游戏。这些对孩子都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去年,我校就有几名小学生在双休日里在自家平房顶上玩游戏,他们模仿武侠剧中的情境,有一名孩子说他是“大侠”,他会飞,他能从屋顶上飞下去,他纵身一跳,幸亏跳到地上没有造成严重的事故,这就是他们沉迷于电视武侠剧所给他们带来的不良的思维方式酿成的后果。 3、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自闭、自卑、胆怯等不健康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于农村小学生当中,特别是在城里读书的农村孩子中,社会生活面的狭窄、信息获取源的单一、所处环境的单调造就了他们不知不懂也不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而这样又使他们表现出自私自利、冷漠、逆反心理重等不正常情绪,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或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总认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心理上自卑,行动上自闭,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不踊跃,课外不愿和其他学生玩耍,身上缺少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与他人交往能力不强,这样的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上产生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观察、多开导、多鼓励、多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具有阳光的心理,快乐的童年。 4.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经常有老师告诉我,现在的孩子真是太难管了,有的孩子太任性了,犯了错误不愿认错,不服管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年,在我校就发生了这样一件惨痛的事件:一名小学生因留着很长的指甲,老师和家长劝其剪去,可是这个孩子却说那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别人干涉不了,在受到家长严厉批评后,结果离家出走几天。发生这样的惨剧,一方面,是家长、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没有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另一方面,是这个孩子任性、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所造成的,这样的事情发人深省,教训告诉我们要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5、缺乏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与疏导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负面心理是最难解决的,也是最危险的。农村小学生是学生群体中最易产生和固定负面心理的群体之一,而他们在面对挫折与不顺时,自我调控与自我解压的能力是很难自觉形成的。 6. 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 农村小学教育基本上处于一种单兵作战的状态,而农村社会和家庭能给予的帮助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了。我们知道,在学习上有一种理论叫“木桶理论”,最低的木板决定木桶盛水的多少,合力的缺失导致农村小学生们在读书上处于一种半放任自流的状态,学习无兴趣,成绩无起色,思想随大流,日后纠正难。 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小学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得不思索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1、社会原因 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家长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在家备受父母、祖父母等几辈人的呵护,几乎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同时受拜金主义思想影响严重,学生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新闻媒体、网络世界对当今的农村小学生的影响也很大。社会应更加关注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关注“留守儿童”,努力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2、家庭原因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村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一部分家庭相当贫困,因此家庭教育,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原因 (1)、教师地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师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主更谈不上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地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4、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 农村小学生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虽然正常的居多,但有问题者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因此不论学校还是家庭,都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德育的教育现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心理教育网络 学生生活在家庭的时间很多,家庭环境,家长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甚至会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因而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开设心理讲座,讲清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学校的咨询机构不但针对学生,而且也要对个别家长进行咨询与辅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协调、统筹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职能,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要成立农村义务教育执法监督组织,监督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好孩子的监护人,做到外出务工人员学艺致富和保障教育孩子成长两不误。 2、加大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投入。 农村小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要见效果、出成绩,建立心理辅导室。在每个小学均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条件允许的可聘请专门人才担任辅导老师,也可由其他老师兼任,并接受岗前培训,心理辅导室的布置在名称和环境等方面要切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个性要求。强化对所有老师的培训指导工作,形成每个老师都能做到思想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本领上既能做好学生团体辅导,又能妥善处理个案教育,真正把德育放在第一,德育智育有机统一。上好心理健康辅导课。从一年级抓起,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以快乐愉悦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说出心里话,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 3、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情绪能使头脑清醒,能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发挥,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反之,紧张、压抑、烦躁的情绪则使人大脑受抑制,思维产生混乱,学习效率大减。学生在和谐、民主、有安全感的课堂更易流露真情、表现真我,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此时的学生也更易得到启发、感悟、获得心灵的营养。因此,我们应努力去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我想,教师应当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营造这样良好、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不妨多一些幽默,如讲一个小笑话,用个谐音打个趣……以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4、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课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学生们都渴望表现自己,以获得别人对自己的承认,哪怕就一次的机会也能给他们带来无比的信心与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创造这种机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我给学生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好几种劳动的评定……” 其根本含义就是要求教师要多方面地评定学生,其实即使是学习困难学生,也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和个性,如果只用单一的成绩进行评价,势必会压制他们的才能和个性。我们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于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而应采取多种方式,发现学生的优点,“多几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抓住每一次小组讨论交流,每一次回答问题,每一次手抄报、作业的展示,每一次的红花评比,让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孩子们的上进心很强,总是不甘示弱,从每一次的展示、评比中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继而从成功的体会中,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并且,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通过互相启发和学习,创造知识,在共同的探讨、交流中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尊重了学生,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也只有给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学生才会真正成长起来。 5、关注“留守儿童” 就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显示,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57%,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9%,父母外出打工3年以上者占26%,从没有去过父母工作地的占80%,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的占60%。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农村看到小孩子由祖辈带、儿童满地爬、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孩子心理健康没有人关怀等种种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留守孩子对父母呵护的心理需求。 学校和教师也应更加关注这些孩子,平时多观察他们的言行,多了解他们的心声,多给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更多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疏导与教育。监管“留守儿童”的祖辈们应多关心这些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改变教育方式。外出打工的父母们应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的心声,多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抚慰。 6、从每个不同的个体入手 (1)、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告诉他们遇到问题和困惑怎样解决,向谁求助。另一方面,我们应教会小学生们一些最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如教他们通过调整呼吸、转移注意力、参加体育活动、听听音乐等方法调节心理,放松情绪;指导他们学会如何与人说话,在遇到困难时有求助的意识;指导他们通过写日记等形式说出自己的想法,排解不正常不健康的情绪。 (2)、对不同的心理障碍和问题进行单独指导。 这里需要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一是把长期教育与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要有耐心、爱心和恒心,不急于求成,从低处着手,不能因一时的失败而灰心丧气,如对遇事胆小、害怕、退缩等行为障碍的学生,可以从易到难给他们做事的机会,慢慢增强他们的信心;二是把正确的方法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起来。有时方法正确,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时效果虽好,但方法却有待商榷,我们一定要把正确的方法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机结合,找到既有效又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三是把教师与小学生共同成长结合起来。也许有人要问,这如何结合?这其实不难,作为一个帮助孩子们走向健康的小学教师,把自己融入小学生中间甚至到他们的心里去,待他们以平等,真心地尊重、理解、关怀他们,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 总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点。每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应融入每一天的日常教学中,学校教育还要多研究、多探索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要多配合,多方努力,给农村小学生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让学生快乐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1998年8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部 2002年9月 3、《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与思考》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4、《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吉林教育2008年10期 资料提供者:吕栓波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