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运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听同学回答的情景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感线,多形式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在读中悟情、在启发中激情、在朗读中诵情、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收集苏书阳的相关资料,阅读苏叔阳的作品。 2、收集阅读描写师生情意的文章。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课件播放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片,复习古诗《春居》,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意在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以利于更快融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二)创设语境揭示课题。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叔阳的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五)读课题,质疑。(例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抓住课题质疑,设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一)自读思考。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读前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蜈蚣、倘若、连翘花、哽咽、酸涩、翱翔、屈辱、线拐、沉醉、不由自主、慷慨激昂、各式各样、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提示:“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 “哽咽”的“咽”,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⑵指导写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 (二)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提示回忆性的文章一般结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一)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听读后质疑,解疑。 (出示: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 (三)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教师读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四)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1、默读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2、边读边作上批注。 3、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相机板书:笑谈腿疾、上课情景、关爱学生、放风筝)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课文回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学生实际上也就很自然地对课文的内容和层次进行了梳理。】 4、指名分事件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读流利。) 四、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 (二)抄写生字词语。 后记: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以作者回忆的心灵独白引入学习,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学生的思绪就跟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进入三十年前的日子。】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的问题似乎更有亲和力,更能感动学生,引发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感悟。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初步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带领学生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去挖掘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 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 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 【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引导学生角色体验感悟: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渗透在课文之中,在品读句子中抓住重点词谈感受,通过感情朗读来更深切地体会和感悟刘老师对同学的关爱。】 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⑵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通过拓展的练习题,对前面提出的“怎样的刘老师”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样的练习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之后,发自内心的多元的感受。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我”深深的影响。】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学生齐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 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 【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这就是高飞的风筝。刘老师在他的人生之中放飞了许多这样的风筝,而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其中一只风筝。】 (四)、引读第11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11自然段是一个串联课文情感主线的切入口,从导入课题到每个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的环节,始终围绕着第11自然段进行,可以让学生随着作者的回忆,时刻沉浸在作者飘飞的思绪之中。】 师:30年,让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师到底怎么样了呢?(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引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置留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一课》、《我的老师》。 (三)用文章中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 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深情上课 才华横溢 认真倾听 关爱学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后记: ————————————————————————————————————————————————————————————————————————————————————————————————————————————————————————————————————————————————————————————- 资料提供者:邓开球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