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课题: 草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 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 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味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交流展示。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 二、朗读理解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 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 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中体会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⑴ 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 ”线标出、交流: 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⑵ 自由读思考: 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 ⑶ 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 四、总结感悟 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齐唱《爱我中华》。 五、练笔拓展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 教后反思:长文短教一定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精要之处引导学生学习体会,朗读精美句子是不可少的,文脉走向中抓关键处串起来,重要处一一点到体会,如同让一串串珍珠在学生面前闪现。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⑴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⑵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⑴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⑵ 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⑶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①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②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③ 再读全文,谈感受。 教后反思:教学中,师一定要起个领路的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拎起全文场景来学习。师引导学生看到12自然段的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进入当年欢送的场景,学生一下子就明白是一条友情交流之路,接着让学生去学习有价值的部分,学生找到是一条物资交流之路,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这时,就明白了丝绸之路为什么是一条巨大的路?它的价值和意思之所在。反思一,抓住要领进行有效教学。二,给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空间。三,师要起个引领、启发、小结的作用。 白杨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教后反思:在精讲课文感悟写作方法和思想感情,从问句一入手讲到第一段的环境描写,让学生明白其作用,悟一悟。接着分角色朗读来领悟爸爸的话,讴歌白杨的话,进而来理解爸爸的心,一步一步来领悟爸爸的心境,心理,心愿。抓住重点文句来领悟。三个“只知道”的排比句来摸索“不知道”,从而体会爸爸的心思,把文句过渡到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一读,进而理解爸爸的宿愿。从文句中感悟,到扣题,文章只是单写白杨吗?不是的,是写“像白杨一样的人”,扎根边疆,建设边境,进而领悟到托物言志的方法,也明白象征的作用,再读课文来加强体会。 抓关键处感知课文,整体懂得,再一步一步教会学生领悟,其间是一个细细的过程。切记不可急,给时间让学生来领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安排: 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过去,为了西部的发展和繁荣,老一辈建设者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如今,为了加快西部的建设,新一代建设者正踏着他们的足迹,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将介绍这些建设者们是怎样通过艰辛的劳动才取得的成绩。 齐读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三个方面。) ⑴ 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⑵ 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⑶ 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⑴ 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⑵ 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 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第二个问题。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就强调了这一点。)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勾画,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⑴ 困难一: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⑵ 困难二: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⑴ 克服困难一: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⑵ 克服困难二: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6、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7、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青藏铁路工程概况: 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之初做出的战略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团结,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正在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既有线改造32公里。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 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1.8亿元,格尔木至南山口段既有线改造完成,南山口至望昆段路基基本成型,冻土试验段开工,实现了首战告捷。2002年完成投资53.2亿元;格尔木至望昆段线下主体工程建成,望昆至楚玛尔河段线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楚玛尔河至布强格段线下主体工程完成80%以上;6月29日开始铺轨,年底顺利到达昆仑山。今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全面攻坚年,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6亿元,截止7月底年度累计完成投资23.9亿元,开工累计88.9亿元。目前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正在采取强化措施,铺轨架梁向高原腹地挺进,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和唐南段重点工程开工,全面攻坚战已形成高潮。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国务院对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极为重视。江泽民同志曾作了“自然保护区的问题还是要力求解决好”的重要批示。朱镕基同志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加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精神,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爱护青海、西藏的一草一木,精心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寸绿地。为搞好青藏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五、归纳总结 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今年7月1日,青藏铁路将试运行通车,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坐火车到拉萨去,请一定不要忘记修建这条铁路的建设者们为之而付出的血汗!希望你们以后也能成为这样的建设者! 【板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 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教后反思:修筑铁路碰到哪些难题?是怎样战胜的?学生从课文中找到描写艰苦的句子,探讨体会。再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多读多思,体会。给学生一个思考和说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 口语交际·习作一 学习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课前准备: 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 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⑴ 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⑵ 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⑶ 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⑷ ……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 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⑴ 书信的格式: 书信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称谓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正文是信函的主体。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敬语在书信结束时向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落款及时间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⑵ 信封的格式: 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 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 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⑴ 学生讨论。 ⑵ 投影出示。 2、投影一篇中等程度的习作: 全体学生自由读这篇习作,对照评议标准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先评议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有什么不足,说说理由,并且加以修改。 3、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⑴ 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⑵ 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⑶ 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二、继续写作,在交流中充实内容 1、交流第一部分内容: 自我介绍 在交流中知道自己还需要如何修改,如何补充材料,才能让对方更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大家庭。 2、交流第二块内容: 活动的方案 学生各抒己见,过讨论边修改,把自己的内容改得更加丰满。 3、注意检查信的书写格式。 三、合作交流,在修改中完善 1、小组合作写信的同学,把自己所写的一个部分与其他几位同学合起来,再读一读,一同修改:是否有错别字,语句是否通顺,文章内容是否饱满。 2、课堂交流: 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一部分文章与大家一同分享。 小组合作写的文章就把自己组认为比较有新意的语句读给大家听。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西部情况介绍、发展状况、西部建设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阅读并背诵古诗词。 3、搜集与诗词有关的趣味语文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⑴ 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 ⑵ 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⑶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引导: 西部的过去、现在、未来 西部的建设与发展 西部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西部的旅游与开发 西部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 西部的教育,西部孩子的学习与生活 …… 2、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⑴ 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⑵ 小组交流: ①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 ②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 如:场面描写、人物对话的描写。 借物喻人(借赞扬白杨树来赞扬西部建设者) 景色描写中的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⑶ 全班交流、点评。 3、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⑴ 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⑵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⑶ 总结: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我们、你们、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必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西部必将会迎来灿烂辉煌的明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⑴ 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唱。 四、总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徜徉在精彩的名篇佳作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它们传递出来的情感,我们不禁流连往返。 西部,这片沃土,我们将会用更美的语言来赞美它,歌颂它! 资料提供者:武长青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