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仪征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05-10 手机版 | ||||
仪征市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语 文 班级 四()班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习作一》、《练习一》 教材简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共有五页图画。第一页三幅小图;第二、三页通版图,有两幅小图和一位学生的三篇日记。这三页图的主题是“坚持写日记”。第四、五页也是通版,其中第四页有两幅图,第五页有三幅图,这两页图的主题是“爱护图书”。 《走,我们去植树》这是一首诗歌。着重讲了植树的重要,表达了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投入到植树造林活动中去的决心。全诗可分三部分。第一、二节交代植树的季节、心情、地点,开篇点题。第三至五节讲植树的重要。第六节表明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诗歌内容浅显,首尾呼应,语言富有感染力,读来朗朗上口,适合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一朵杏花》本课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课文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燕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江南春》系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描绘了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满眼春光,同时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统观全诗,写今和吊古既有同属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从结构上看,写景与抒情密切结合,融为一体。 《习作一》这是一篇关于春游“建议”的习作。它分为三部分:“例文”《我的建议》是两位小作者写的关于到“村南头的池塘”去春游的建议;“习作要点讨论”简要地分析了小作者的习作,扼要地概括了“建议”的写法;“作业”要求仿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并在班级互相交流一下,看谁的建议能被老师和同学们采纳。 《练习一》本练习共安排无五个板块,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与口语交际是训练重点。 教学建议: 1、《走,我们去植树》: (1)教学时,可以结合上下文,在具体语言环境里悟出诗歌中的一些形象语言,如“绿色工厂”、“叫风沙乖乖低头”、“让鸟儿翩翩起舞”等等。(2)学生在春天的季节里学了这首诗,如果趁着春天,真的栽下一株植物,把诗文里的感动化为长久的期盼,生命的绿色将更为葱茏,生机盎然。(3)凭借学生的经验、知识背景,结合诗句,让学生说说树木的环保作用。(4)循着插图,读懂诗歌。(5)可以让孩子先读一读《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让孩子用语文的眼光看待树木的重要作用。把资料拓展与诗句的赏析有机联系在一起,那么孩子就能读出诗歌背后的呼唤——植下一棵树,种下一份希望。 2、《第一朵杏花》: 教学的切入口在哪里?杏花导入,对话朗读,读中感悟;补充资料,深入感受。教学过程可简单一些,需要点拨的地方两处:一是竺爷爷为什么这么高兴,这件事与竺爷爷的一段话有什么关系。学习第六至第十五自然段。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指导学生体会,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放在竺可桢与小女孩儿的对话朗读 上。让学生自由读,想想这是谁说的,每—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帮它加个提示语。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除了对话部分,可以朗读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3、《燕子》: 针对本文语言、意境、形象方面的特色,教学本文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引孩子体悟浓浓的“情”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精妙,构成生动、迷人的意境,教学时要把学生引入情境,从而更好地体会感受文本对燕子的喜爱和春天之美的赞赏之情。可以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可以通过教师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情境,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情境,入情入境的范读,带入情境。 (2)、赏读语言——引孩子美美地“品”中积累 课文描绘的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如诗如画的美景和作者的赞美之情都融入于文本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为让孩子欣赏到这里的生机勃勃的春景,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教者要引导孩子欣赏语言,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再背诵下来。指导背诵要指点背诵方法。 (3)、自读探究——让孩子真正地“动”中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本课教学,应该充分灵活地利用教材,多渠道营造情境,从而多层面唤起学生的体验,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启迪联想……相信孩子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孩子。 4、《古诗两首》: 指导古诗学习时,可以充分抓住这些相似点,进行有效地阅读、感悟与朗诵。具体做法可以是: (1)、联系现实,感知春景。现在正值春季,学生通过具体认知、亲身实践对春天的气息感受很深。再加上刚刚学过的《燕子》一文,使得学生对春天的形象认识有了一定的积淀。因此在引导学生感知诗文意境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能看得到的、摸得到的等方面与古诗形成连接点,有效地实现情境感知。 (2)、拓展思路,丰富画面。插上想象的翅膀,对于理解文字精炼的古诗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的想象可以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体验快乐,从而为寥寥数笔的画面增添色泽,增添生趣。 (3)、拨动情弦,促使美读。这两首古诗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在品读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扣住诗中的“四百八十”“多少”“乐”字感受诗人当时的情绪,这样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更便于学生有方向的投入情感,进行有效地朗读。 5、《习作一》: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出示两个例文的重要指导思想。 (2)、表达形式多样,但核心问题是什么?一定要围绕核心写详细。 (3)、这样的作文3年级曾经尝试让学生写,同样也是春游,是一次口语交际。学生比较喜欢第二种的表达方式。个人综合凭价认为第二篇例文比较适合大众,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第一篇例文可以介绍给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 (4)、第二篇例文的表达方式上最关键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来考虑,同时又不要彼此包容得太多。 6、《练习一》: (1)处处留心: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初步感悟“拟人”句式表达的生动,同时,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提高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2)口语交际:把口语交际教学与班级生活融在一起,在“实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口语交际的行为问题,不能只顾单纯的推荐和讨论的结果。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4、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5、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6、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8、指导学生按要求写一篇关于春游的建议。 9、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写好钢笔字。 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学写毛笔字。 课时安排: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时、《走,我们去植树》2课时、《第一朵杏花》3课时、《燕子》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习作一》2课时、《练习一》4课时 资料提供者:陶恩俊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