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入学教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1-23 手机版 | ||||
主 备 人:刘振华 参与人:耿娜、陈雪莲、潘越、于成 课 型:新授 教 法:培优辅差、多种形式认读 学 法: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国旗、有关国歌《上学歌》的课件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自己的国家、民族、,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语文学习的快乐。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 2.依据画面提示,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入学常规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观察与演练结合,培养学生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友好交谈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儿歌《上学歌》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要采用学生易接受的形象记忆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是哪个国家的人?你长大后干什么?同桌讨论后教师指名说。同学们要实现理想,现在就要努力学习,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很多同学都喜欢学校,学校就是一个乐园。播放《上学歌》让孩子们一起跟着唱。然后初步地认识语文书。 (1)直接利用语文书进行导入,然后带领孩子们认识语文书的封面,并认读“语文”两个汉字,这里的要求只要整体认识就行。 (2)我们又设计让孩子们充分翻看语文书,引导学生说说语文书上到底有些什么?你喜欢语文书吗?为什么?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3)告诉学生图文并茂的语文书是将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好好的爱护它。 (4)小组合作认识目录、页码、讨论一下怎样爱护语文书,在学生认识页码和目录的基础上,实践一下用目录去试着找找课文。 (5)让孩子点课文,教师来范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教师要入情、入境地去诵读课文,把学生带到美的意境中去,用教师自身的语言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 (6)再指导学生整体认识“年级、班级”这几个字,并在语文书上正确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二、指导学生观察第一图画、讲述图片意思。 学生初入学,对学校生活还不了解。四幅图画是学生了解学校生活的窗口,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 (1)这是什么地方? (2)画面上有什么人? (3)他们在做什么? (4)他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5)请给第一幅图起个名字-------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 三、教学注意事项: (1)观察后,可以请同学在教学挂图上指出每个同学民族族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入学第一天,猜一猜,小朋友见到老师应该说什么?老师会对小朋友说什么?教师切忌答案求同,只要意思正确,都要鼓励。 四、情境演练。创设情境演练,使入学教育形象化、具体化,落到实处。 教师和学生一起模拟的相互问候;并告诉同学们每天第一次见面时见到老师都要向老师问好。老师可和同学共同模拟练习。 布置作业: 让孩子展示自己的已有知识和技能,把幼儿园和生活中的学到的都展示出来。如:讲故事、背古诗、猜谜语、写汉字、读拼音、说儿歌。 板书设计: 语文 年级 班级 姓名 欢迎新同学 教学反思: 今年,我又担任了一年级的教学工作。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升入一年级,对于刚从幼儿园毕业的他们来说,都是新鲜、有趣的。 在第一册教材的第一页安排了四幅图画,为学生提供了观察讲述的材料。“欢迎新同学”激起了孩子们来学校的愿望。美丽的校园、和蔼可亲的老师、一张张新鲜的面孔,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图中那一个手势、一张笑脸,给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9月5日开学,9 月6日是正式上课,上课前我对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常规教育:上课要认真听讲,对老师要有礼貌等。放学后组织孩子们排队到校门口,才让家长接回家。在没有学这一节课前,孩子们就各自走到爸爸、妈妈面前,要家长提醒,他才懂得跟老师再见。而学完这一课后,现在,我每天沉浸在“刘老师再见!”“刘老师早上好!”这些礼貌性的语言中,这就是图画无声胜有声的魅力吧! 在学习“学习语文很快乐”这幅图时,同学们了解了大家在教室上语文课,我告诉同学们语文课上会看许多有趣的画面和认许多生字,同时我结合挂图,也设计几张卡片,让同学们到讲台前贴。孩子们兴奋极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当我告诉孩子们要请那些坐得端正,手举好的同学时,哇!大家一下子坐得端端正正,把手举得直直的,有的还为自己没有被老师叫到而惋惜。此时我也体会到了孩子们的童真。 资料提供者:潘越
|
·语文课件下载
| |||
![]()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