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05-18 手机版 | ||||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长廊、宫殿、金碧辉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加强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了解。 2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颐和园吗?它在首都北京,那是一座闻名于世、美丽的园林。凡是去过北京的人,很少有不去游览颐和园的。颐和园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是我国园林的典范,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于1764年建成,到现在已有240多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游览这美丽的颐和园。 [板书课题:颐和园] 二、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划出课文的生字和生词。 (2)利用各种工具书,读准字音。强调“颐”字的写法和读音。 (3)学生汇报。重点指导“栽、爽、葱、朱、赏”的读音。 (4)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拆合法记“殿、昆、爽、葱、郁,堤、雕”,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廊、葱、煌”,比较法记忆“栽、赏”,栽——裁——载,赏——党——堂。 (5)多音字:几jī(几乎)jǐ(几个) 2.解释下列词语。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3.听写词语,随堂检查识字效果。 4.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如何分段,其依据是什么?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指出颐和园给人总体印象是大、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作者按浏览顺序,具体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与开头相呼应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 出示句子: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上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游览的顺序。 5.随作者浏览了颐和园,你觉得颐和园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板书:大、美]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颐和园首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 明确: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大、景色优美。 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长廊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明确:第1句;长;列数据,分层次。 学生朗读相关语句。 3.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长廊有什么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到了它的长? 明确:又长又美。 重点句指导: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4.指名读句子,读出长廊的长,突出一眼望不到头。说一说,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 (1)长廊的颜色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美丽。 (2)长廊的画美,“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些画颜色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思考: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3)长廊周围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铺成的小路。 思考:这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4)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畅。 5.根据第2自然段,分层说说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怎样的。 明确:外部:绿柱子,红栏杆,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内部:画着五彩的各不相同的人物、花草、风景图案; 两旁:栽满花木,争相开放,令人神清气爽。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欣赏了有名的长廊。这节课,我们接着游颐和园。 二、认知贯通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其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万寿山、佛香阁、排云阁;万寿山雄伟壮丽,佛香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直立,这个词说明了佛香阁巍峨雄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香阁的建造气势恢宏。 (3)“一座八角宝塔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香阁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雄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排在佛香阁下面。 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1)“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风景画。 (2)“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很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这句话可看出昆明湖的静、绿。 (3)“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远眺”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明确:往远处看;看得不太清楚。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准确。 3.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长长的堤岸、石桥、倒垂的柳树、湖心岛、十七孔桥。 4.画出描写十七孔桥的样子的句子。 明确:“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三、质疑探究 1.文章的开头有何特点? 明确:简洁、明了,是全文总起句,点明颐和园的位置及大、美的特点。 2.作者写长廊时用哪几个词来点明游览顺序?又是如何介绍的? 明确:“进了”、“绕过”、“来到”几个词点明顺序,运用总分的结构,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长廊的。 3.“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就是排云殿”这句中“耸立”给人什么感受?“一排排”呢? 明确:给人高的感受;“一排排”点明占地面积大、气势宏伟。 4.“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明确:比喻,用“镜子”和“碧玉”来写湖水的静和绿,意味无穷,颇具匠心。 5.“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中“滑”换成“划”可以吗?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滑”与前面一句相衬托;突出湖水的静。“划”指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6.“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明确:可以体会到远处景物看得模糊。 结尾处有何特点? 明确:与开头照应,总结全文,抒发赞美,喜爱之情;语言表达简洁、直白。 学了课文,作者观察写景的方法对你有何启发? 明确:作者的观察点是固定的,在万寿山上,地点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作者的观察视角(方向)发生了变化,看到的景物、景色也就不同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善于发现这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部分。学习在异中求同、同中求异,通过对比,在这比较中更好地来学习。 四、课堂小结 跟着作者的脚步,我们游览了美丽的颐和园,希望同学们也能带我去游览一处美景,试着写一篇游览性的文章。写作时运用好过渡句,交代清楚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资料提供者:李永鹏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