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7-11-15 手机版 | ||||
设计说明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学习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认读生字,熟读课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看图导入,引出课题。(用时:5分钟) 1.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过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了些什么?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板书课题。 1.仔细看图,自由交流看法。 2.齐读课题。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的有( ),有( ),有( ),还有( )。 (2)远处画的是( ),近处画的是( )。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用时:10分钟)1.提出自学要求,组织学生根据拼音读一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组织展示读古诗读准字音。 1.自由读古诗,把要求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全班展示读古诗。 2.给下列生字加上声母。 īnɡ è ái 惊 色 还 ēnɡ ú īnɡ 声 无 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先看图画再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了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了这些景物。课文主要写的景物,我们要重读。 1.图文对照,小组合作交流每行诗写的内容。 2.全班交流。 3.根据提示自由练习读古诗。 3.想一想,你在读这首诗时想到了什么画面? 四、熟读古诗,尝试背诵。(用时:5分钟) 1.组织学生看着插图回顾古诗内容。 2.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3.指名试着背诵古诗。 1.对照插图自由交流古诗内容。 2.自由练习读古诗。 3.试着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学习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学前准备 1.制作生字卡片。(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开火车认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自由读课文。 4.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用时:20分钟)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描述画面内容。 3.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的颜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4.指名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5.引导理解“远”“近”“无”。 6.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 7.启发学生思考:春天过去了,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8.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9.指导朗读第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1.自由看图说话。 2.图文对照,小组内交流对古诗一、二句的理解。 3.根据老师的提示,全班汇报对前两句的理解。 4.扮演诗人,理解“远”和“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同时找出诗中的另两对反义词。 5.图文对照,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第三、四句的理解。 6.根据老师的提示,全班汇报对后两句的理解。 7.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整首诗。 5.根据诗句填空。 例:山—(有色) 水— 花— 鸟— 6.我会说反义词。 远— 有— 去— 高— 笑— 晚— 白— 三、老师指导,书写生字。(用时:10分钟)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教师逐字范写。 3.强调书写规则和要点。 4.巡视指导。 5.组织展示,评议。牌。 6.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式识记生字。 1.认读会写的生字。 2.跟着老师书空。 3.自由在本子上练习书写。 4.展示写字。 7.我会写。 四、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出示作业: 抄写4个会写字。 完成作业。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