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优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2019-03-04 手机版


领域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主题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同时接受思想教育、情感熏陶,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语言平实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全文围绕着一张曾经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展开,介绍了拍摄当时的情况和照片发表后引起的巨大反响,展示了贫困地区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大眼睛”一是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求,二是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对于现在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本课我准备分两个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资料。第二课时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于希望工程也有些了解。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搜集资料、理解词语、概括课文的语文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是在这篇文章的学习中可能对“大眼睛”照片带来的作用和意义并不了解,学习时他们可能忽略对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特别是忽略对背景资料的理解。所以,在学习中要训练学生联系背景资料来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大眼睛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为贯彻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力求突出以读代讲、读悟结合的训练,夯实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坚持以“眼睛”为明线,以“情感”为暗线,运用情境创设法、媒体辅助法、朗读感受法、对比理解法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课堂,因此,本课中我指导学生以结合背景资料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融情诵读,读中感悟;联系自我,激发情感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读为本,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技术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搜集“大眼睛”相片及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情况的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图文对照,朗读中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课文中作者描写大眼睛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先观察,后联想”的习作训练。

教学重点:

图文对照,朗读中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作者描写大眼睛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先观察,后联想”的习作训练。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一、认识“大眼睛”,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照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的、明亮的、水灵灵的、忧郁的、渴望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入并板书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谈话。让学生地被这双大眼睛所吸引,激起学生想去认识、探究“大眼睛”的欲望与兴趣,为学习全文做好情感铺垫。



二、品读“大眼睛”,领悟情感。。

(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课文围绕“大眼睛”照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二)重点品读课文是怎样描绘这双大眼睛的。

1.学生带着问题读2—5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汇报交流:

找出“专心”“明亮”等重点词语,和同桌交流感受,互读互评,合作学习。

生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担心、害怕)带着你的这种感悟再读课文。

这么动人的句子,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哪些是照片上我们能看到的,哪些是看不到的,作者的联想到的?那同学们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一想:她还生怕(         )。

师:是啊!她生怕的漏掉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可见她是多么——(扣题目)渴望读书啊!

师:谁来读这些句子,读出她的生怕,读出她的渴望。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从读中感悟课文内容,联系照片中的眼神,想象还“生怕”什么,这一设计不但重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及想象能力的培植,而且让学生体悟出了平面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充分感受到了大眼睛对读书的渴望。】

2、老师真的听出了你们读懂了这双大眼睛,就是这双大眼睛充满了渴望,还充满了忧郁。她在忧郁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三自然段。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样的机会指的是怎样的学习机会?(指名说)

你还能不能结合其它段落说说她担心失去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机会,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大眼睛”小姑娘是怎样上学的。

请找到了的同学读读第一自然段中的相关句子。

(出示相关句子)请同学们读一读,找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读后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蜿蜒、跋涉、30里路)

“跋涉”什么意思?(走,怎么样的走)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跋山涉水)什么意思,又要爬山,又要蹚水,说明什么?(理解山区孩子上学路途艰苦)

孩子们成人在平地上每小时大约走不到15里路,那么30里路就要走多长时间?成人在平地要走两个小时,那么对于这些不满10岁的孩子,既要爬山,又要涉水,两个小时哪能走得到呀?同学们,就在每天清晨我们还在梦乡里的时候,这位大眼睛小姑娘她已经出发了。(通过实际数字对比来说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求学之路是多么不容易。)

结合刚才学习的第一、三自然段内容,看着屏幕,你能用这样的句子说一句话吗?(屏幕出示:虽然_———————————,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同桌互相说,指名说。

【设计意图:第三自然段联系第一自然段进行学习,自主找出“蜿蜒”“跋涉”“30里路”等重点词语理解山区孩子上学的艰辛,从而体会眼中为什么会充满忧郁与渴望。同时联系自我,通过对比,体会山里孩子上学的艰难与执着。】

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我知道,这个顽强的大眼睛小姑娘已经打动了大家。现在把我们的这种情感融入到这两段话中,再读这两段话吧!

跟随着这位小姑娘,我们一起到山里去看看吧!(课件展示:一系列贫困山区的孩子艰难的求学经历。)

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一桩桩,一件件艰苦的求学经历,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说一说,

就连(            )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结合第1、3自然段和图片内容说一说。

让我们来环顾四周,我让们来看看,在我们的头顶,我们的眼前、身后、周围、我们的桌椅看到什么?再联系刚才看到的一组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通过对比,反思自我,激励孩子更同学们,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说说这是一双(             )的大眼睛。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的“渴望”可不可以换个词,可以换成?(盼望、希望、期望)

读一读,有什么不同,哪个好,为什么?(理解“渴望”就是苦苦地盼望,迫切地希望)

看着这双大眼睛,再读课题,把“渴望”读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组组鲜活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冲击,帮助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被大眼睛们渴望读书的精神所打动,激起了学生的同情心与爱心,再通过对比反思自我,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此时,我们再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了她的内心在娓娓述说,请齐读第4、5自然段。

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她内心深处一声声地呼唤,她呼唤着什么?

忧郁中她在苦苦地呼唤:(我要读书!)渴望中她在真切地呼唤:(我要读书!)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个濒临失学的孩子都在呼唤着我要读书!)

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吧!(生齐呼:我要读书!!)

我要读书!

课件出示图文:我要读书!



【设计意图:在这一声声迫切的呼唤声中,以声传情,把情感体验推向高潮……在这种高涨的情绪中让学生配乐朗读第2至5自然段,以读悟情。】

(三)读写结合学写法。

1.观察第2.3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出这么动人的句子的。

2.总结出写法:先观察后联想。

3.小练笔:仿照例子,给第四、五自然段补写观察部分

4.出示图片,指导用“先观察后联想”的方式来说句子。

你看,这个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怕(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怕(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话训练:先观察,后联想,我能写。

你看,这位小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关注“大眼睛”,体验情感。

这双大眼睛唤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请你默读第6自然段,完成填空。

师小结:希望工程就是这样一项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的爱心工程,它让这么一双大眼睛,也让千千万万的“大眼睛”看到了希望。(边在黑板上画上简笔画:眼睛。 并板书:希望)

所以说,课题中的这个“大眼睛”指的是苏明娟一个人吗?(不是,是千千万万个濒临失学的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找数字填空的方法感受这张照片发表后产生的巨大反响。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系列捐助希望工程的感人事迹。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大眼睛的魅力,体会到希望工程的社会意义。】

四、走近“大眼睛”,升华情感。

1、就这样,希望工程在众人的关注下,一路走来。大眼睛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这张大眼睛照片至今仍注视着我们,还有哪些魅力?(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孩子们更加努力学习)教师完成板书:召唤、激励。

2、介绍大眼睛的苏明娟的近况。

3.课后了解希望工程。

【设计意图:介绍照片中的“大眼睛”苏明娟的近况:升华了主题“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构建和谐”。通过展开讨论,号召学生也参与到希望工程中来。】

附:板书设计

 
资料提供者:曾浪花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