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9-07-08 手机版 | ||||
6《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设计理念】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过:“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悟”和“练”出来的。阅读活动中的“读”并不是浮于表面的泛泛而读,读中要有思,读中要有悟,读中要有问,读中要有比较,读中要有发现……以“读”为经,以“练”为纬,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弄清蝙蝠探路和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蝙蝠和雷达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 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出示“蝙蝠”、“ 雷达” 两个词语,多媒体出示蝙蝠的图片,说说自己对蝙蝠的了解。出示飞机在空中飞行的图片,说说飞机在夜空中是怎样飞行的。 2.质疑:飞机(雷达)和蝙蝠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题目上加上 “和”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启发学生质疑,用知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扫除障碍,了解文意 1.提出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检查反馈。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PPT出示生字词: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3. 各自说出识记字的方法,提出难写的字,提醒注意“揭”、“避”的字形。 4.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默读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同桌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归纳的方法。 (3)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读全文扣住课题归纳,也可以联系课文重点归纳,还可以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归纳。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三、突破重点,弄清联系( 学习1-3自然段) 1. 默读1-3自然段,找出过渡句。 2. 出示过渡句:“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可以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齐读。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设问)理解“启示”。 2. 填空: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善于提问、乐于探究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填空) 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 ,解开了蝙蝠 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 ,解决了飞机 的问题。 模拟体验:让学生在教室里走一圈,走完后说说感受。(提醒学生要注意不能碰到任何东西。) 3.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4. 出示句子: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1)找出重点词句,让学生知道蝙蝠在夜间飞行高超本领。 (2)找出文段中一个关联词语(“即使……也……),读读原句,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利用关联词语可以体现蝙蝠夜间飞行的技巧高超。 (5)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指导用赞叹、佩服的语气朗读。 5. 蝙蝠真聪明,科学家更聪明,为了弄清楚“难道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个疑问,科学家做了一系列试验。 【设计意图: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加深理解和体验。 二、科学家试验,弄清联系 (一)学习第4、5、6自然段,了解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 1.自主学习,快速默读课文4、5、6自然段,画一画三次试验的过程。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 小组派代表汇报,复述试验过程。(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4. 师结合课件演示。 5.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出示: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引导理解 “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设计意图:凭借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间合作、交流,探究,使其在活动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第7自然段,解密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 1.自由读第7自然段,思考问题。 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 3. 练说: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 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 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1)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2)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3)指导说一句话,用上“反复、终于”。 5.指导读,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 (三)学习第8自然段,揭开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1.学生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 ”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 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出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 小结课文,引出资料袋 2. 默读“资料袋”,填写: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 )。 3. 说一说: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4.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大纲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以多次的句式练习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兴趣由课内引向课外。】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推荐课外书籍:《开心小博士——奇妙的仿生学》 2. 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板书设计】 6 蝙蝠和雷达 嘴 )))))))) 超声波 (研究)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 (启示) 天线 )))))))) (发明) 雷达 无线电波 障碍物 荧光屏(((((((( 资料提供者:郑崇波
|
·语文课件下载
| |||
下载该资料的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