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师的期待(网友来稿)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四川省富顺县童寺镇小学 张义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已颁发两年多了,各地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也开展得轰烈烈,教师们在实验中深深地感到要全面地推行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要有能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教师。因此,在这一场“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头戏”——课程改革中,教师能否“与时俱进”是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这一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告诉我们,改革要构建的是要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绝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增删,也不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修修补补,它是从课程观念、课程结构到课程实践的深刻变革。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面临一次大洗脑,要更新观念,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提高自身素质,以应对这场挑战。 一、必须更新教育理念 1、终身学习的理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文化知识的更新速度已大大加快。教师们要想在本次课程改革中立稳脚,不被淘汰,首先就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形势所逼,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迫。毛泽东同志当年都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而今全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各地都在建设学习型的城市,学习型的企业,学习型的单位,学校也一样要成为学习型的学校,教师要成为学习型的教师。学习什么呢?首先要学习的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学习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扫清思想观念上的障碍,让大脑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只有洗脑、换脑,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 2、以人为本的理念 新课改中,教师们现在必须要有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理念。综观《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其主要精神都是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界定的;关注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突出的特点。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不够,扼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学过程中总是教师在起主体作用,甚至包办,这样就违背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强调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精神。 因此,在课改中,教师们要树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只有以人为本,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激励他们自主地努力学习,才能达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效果。 3、发展的理念 邓小平早在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时就认为“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体现了伟人以敏锐眼光看待中国的教育发展。发展在教育中至少应有两层含义:一是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不能一叶障目,以偏废全,不能片面地追求分数而让学生的特长、潜质被扼杀。应该把眼光放在学生的成才上,放在学生今后是向社会到底能成为怎样的人才上,要从“知识中心”转变为“能力中心”。 这种发展还不光是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还谈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教师的发展观念也应考虑从自身出发。不然学生发展了,自己反而落后了,也会被学生“淘汰”。 4、合作的理念 中国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而新课改重要的精神就是要体现出合作精神来。教学过程中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共同得到发展。国人曾多次感叹“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这实质就是国人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缺乏的表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应该说人才荟萃,但若无合作精神,无疑一盘散沙,难成大业。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文《学习——财富隐藏其中》,提出现代教育必须建立在四个基础之上,形成大厦,即“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树立起合作意识,自觉地和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使工作更出色;还要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与老师合作,共同发展。 现在全世界都在讲究合作,国家与国家都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对我们教师也是有启示性的:只有与学生在良好的合作气氛中的教学,才是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才是以个人为本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具有活力和凝聚力的。 5、民主的理念 民主与法制的发展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限制了民主的发展。教师为主体、高高在上是传统教育的流弊;“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虽是对教师的尊重,但其中也包含着家长式的作风。经常有报道,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承受不了老师的压力寻短见,学生打老师等情况,这些皆是教育不民主造成的。 柳斌同志在2002年7月发展的文章《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也强调“民主意识问题,要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从中小学阶段培养一种民主的意识和民主的作风给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打下一个好基础。”新课改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平等的合作,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授者和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上要培养起民主精神,要有宽容的心态,真挚的爱心,平等的作风。并以此引导学生,让其在与教师的接触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二、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1、健康的情感 前几年人们对“情感智商(EQ)”这个术语谈论较多,有人著书认为EQ才是人生成就的真正主宰!并建立了成就方程式: 20%的IQ(智商)+80%的EQ(情商)=100%的成功 如果说情商对人成就一番事业极为重要,那么它对于从事教书育人的为师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充满着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学生。 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质,正确地面对工作中的得与失,乐观豁达地对待成功与失败,热情友善与学生相处,积极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情感气氛,在师生互动的教学中,以良好的情绪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学生。处理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时,要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多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2、丰富的知识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从内容到方式都是灵活多变的充满挑战性的。教师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但在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却是多方面的,如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师一方面自己事先要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又是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得到教学相长。 教师除了在自己专业水平方面要提高外,还应完善自己知识和技能结构,以适应课改要求,如计算机的知识与操作能力,外语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等。 3、创新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造能力也是人思维能力最高表现,要创造就必须有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要获真知须躬行”,实践和创造是一对孪生兄弟。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首先自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要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多设想。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和学生共同去探索,去设想,去解决问题。 新一轮的课改在我国是史无前列的,它对教师有太多的期待,这也是时代进步的期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的挑战,努力完善自我,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为新课改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邮箱: 129liu@sina.com 资料提供者: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