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材分析:

《枫叶如丹》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的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人的一生就像那红红的枫叶一样,在经历了磨练、经历了挫折、经历了失败后才能变得成熟。这时人生才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那才是真正的美。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摆正学生的人生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目的:1)理解关键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2)学会如何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 

教学重点:1)借物喻理的写写作手法; 

2)通过学习此文学会分析此类文章。 

教学难点:任何引导学生理解“丹是孕育着生命的颜色”。 

教学设计:1)以杜牧的《山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导入课文; 

2)下发辅助性阅读材料《致袁鹰》帮助理解本文主旨; 

3)通过本文与比较性阅读材料《落叶》的比较,深化本文主题,学习分析欣赏此类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设置情景:同学们,这几天校园的景物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夏天怎样秋天又是怎样的状况?)

秋天给你们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萧瑟的,凋零的,收获的,成熟的等等。 

看来同学们对秋天的感悟还是比较丰富的,有的同学还和诗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感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诗人眼中笔下的秋天是怎样的。 

2)请看这首诗: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提问: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夕阳夕照,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的秋天美景。 同学们刚才描绘的很好。诗人傍晚驻足枫林,被这红红火火的画面所陶醉。 

提问: 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认为“霜叶红于二月花”,仅仅是因为颜色 上的差别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明确:秋之霜叶经历了夏秋连两季风霜的锤打考验,因而它的生命力更加饱满而茁壮,所以才比二月花红。 

欣赏完诗人笔下的深秋美景,接下来我们解读一下作家袁鹰笔下秋景美情美意。 

二 解读课文: 1熟悉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意境: 

1)下面放一遍课文的配乐朗诵,同学们有感情地跟读,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 

2)指名朗诵第二部分。 

2讨论: 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了,下面给大家留一点时间分组讨论一下预习结果。(围绕文章主题进行,观点要有根据) 

讨论结果: 

学生: 本文主题是歌颂了一种生命的美,生命的意义。 

学生: 本文是在赞扬成熟的顽强的生命力。 

学生: 通过新老两种生命的对比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例如课文中:“也就在那一刹 那间,我恍然明白:(略) 

教师归纳:那一刹那指哪个时刻? 

学生: 上一段“这一刹那”是同一时刻,具体是小女孩莉贝卡蹦出来。(第十一小节) 思考: 当莉贝卡蹦出来时作者灵感突发,迅速按下快门? 

学生回答:使画面有了活力,有了生命的色彩。 (略) 

教师明确:小莉贝卡的出现为景物增添了不少生机。 

教师分析:进入作者照相机镜头的事物有那些? 

静憩的青山,孤独的枫树,朝阳等等。(齐声回答) 

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缺少什么呢? 

缺少生命力,缺少活动的事物。 

(齐声回答) 莉贝卡的出现打破了画面清冷的状况,使画面有了动感。这个八九岁的小 就象一片初生的绿叶,她一出现,一股鲜活的生命的气息扑面而来,作者的心灵深处斗然一震,灵感如泉水般汩汩涌出,所以迅速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很具艺术气息的照片,并命名为“秋之生命”。 

思考: 这张照片为何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样一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 学生回答:秋之枫叶/ 生命之树/ 生命之秋 (略) 

教师分析:“生命之秋”和作者的命名似乎很象,能代替吗? 这两种命名看似相象,但意义却相差甚远。“生命之秋”这个词组重心在“秋”;而“秋之生命”重心却在于“生命”,二者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们在来回顾一下这幅画面的内容: 

静憩的青山——枫树(披满一身红叶)——满地的红叶 

还缺少些什么呢? 

缺少生命的色彩。(齐声回答) 

因此在作者眼中,这株枫树就象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考虑: 为何要将枫树比作老人,有好多事物都可做为“凄苦”的代名词,为何要以老人做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作者将枫树比做老人,是将枫树人格化。 

看着这株披满一身将要凋零的树叶的枫树,作者联想到了人至暮年,如果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就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变的单薄,没有力量,就好象眼前这株枫树一般孤独凄苦。 

小女孩莉贝卡出现后这幅画才有了活力的内涵,令人不得不联想到孕育于秋的新鲜的生命——一张满意的照片诞生了。 

2 诵读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表达效果。 

1) 齐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 指名朗读第而部分。 

3) 下发辅助性阅读材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深化。 

3比较阅读: 

1)下发课外阅读材料《落叶》,让学生自读材料,并且和本文进行比较。 

2)讨论: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分别是什么? 

4) 学生回答:(略) 

布置作业:

1)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画一幅画。 

2)《一课一练》练习三。

 
资料提供者:小蔡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