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乐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个自然段。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时间三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三、教学难点 

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课:揭示课题。 

花草能装点自然,美化生活。人们都爱赏花,有的人更爱养花。哪些同学自己养过花,是怎样养花的? 

请1、2名学生简要说说自己是怎样养花的。养花是件非常有乐趣的事,学了这篇课文,一定会有很多同学爱上养花的 

(板书:9养花) 

认识老舍

老舍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作家和语言大师。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指导学生“秉”字的写法;“砸”的右半部按什么的笔顺写。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意思后,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乐趣: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课文中指养花使作者感到快乐。 

计较:计算比较。课文中指作者对花开得大小好坏并不在意。

奇花异草:稀有罕见的珍贵花草。 

霜冻:靠近地面的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使植物体受到冻害的天气现象。 

置之不理:置,放;理,过问;之,它,本课指花。在课文中的意思是把花放在一边,不去管它。 

自生自灭:由它自然生长,自然死之。意思是任其自然生长,不加过问。

关切:关心。 

一来二去:形容交往频繁。课文中指经常和花打交道。 

门道:门路。课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养花的方法。 

三年五载:载,年。三年五载指好几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循环: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课文中指工作一会儿就到院子里看看花,再工作一会儿再去看看,不断地这样重复下去。 

有益身心:有益,有帮助;身心,身体和精神。有益身心就是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 

胜于吃药:比吃药的效果还好。 

真理: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 

昙花:一种常绿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红的紫绛色,中间纯白色。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可供人观赏。 

秉烛夜游:举着蜡烛在夜间游赏。 

赠给: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生词的理解可以穿插于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单独去解释)

(三)阅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并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默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然后请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分段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分段情况后,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分散,将哪些自然段合为一个段落的分歧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将归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读一读,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指导学生理解自己归并成段的自然段中,每个自然段都是围绕“养花”这一中心表达不同方面的意思,是可以独立成段的。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篇课文的段落比较特殊,由于每个自然段相对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全篇课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共分成七段。 

如果学生的意见比较集中,大多数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间2~6自然段为一段。教师在肯定这种分段方法后,指出将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课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确的。

结合这篇课文特殊的段落结构,教师帮助学生懂得在理清课文脉络时,要从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入手,按课文的实际情况分析、理清课文结构。将学过的分段知识灵活地应用于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文章中,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在理清课文段落结构的基础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第二段:写“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写“我”是怎样养花和养花可以增长知识。 

第四段:写养花有益身心,“我”从养花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趣。

第五段:写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 

第六段:写养花中的伤心事。 

第七段:写养花的乐趣。 

如果学生将课文分成三段,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为:从养哪些花、怎样养花、养花增长知识、养花有益身心、养花有成功的欢乐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体讲养花的乐趣。 

在概括段意时,以学生概括为主。对于较难概括的段意,可让学生多读课文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修正。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请七名学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五)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段。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过程 

(-)以“乐趣”为话题,引入新课。 

作者将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那么,养花究竟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的思想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内容及这一段在全篇课文中的作用。 

(1)(齐读第一句话——“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作者因为爱花,也爱上了养花。读读课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爱养花? 

(学生自由读课文。只要开花;作者就高兴,而不是只喜欢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种满了花草;作者把养花当作了生活中的乐趣) 

通过对课文字(爱、满)、词(乐趣、计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导学生懂得作者是一个真正爱养花的人。教师在此可向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学生理解“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的意思。从中体会出作者在繁重的写作工作中仍要挤时间养花,可见其对花的爱之深及养花的乐趣之大。 

(2)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作为这段的段意。 

(我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这句话向我们解释了作者为什么爱养花。从全文来看,这段还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总述) 

(板书:1.为什么养花……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总述) 

2.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内容。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这一段作者告诉我们他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 

(板书:2.养什么花) 

(2)作者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花,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爱养花,为什么不养些奇花异草呢? 

(因为奇花异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着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气候也不太适宜养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作品语言生动、精炼、幽默。在这一段,仅用三十一个字,就将北京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准确地概括出来了。你轻声地读一读,体会体会。 

(3)作者养的花,不仅好种易活,而且还要自己会奋斗,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好种易活是说花的品种普通,没有奇花异草那样娇贵。会奋斗是指花草有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北京这种不适合养花的气候中生存下来。)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既因气候的特点选择好养的花草,也有欣赏这些看似平凡普通,没有美丽娇贵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的含义。 

虽然不是奇花异草,但是能开花,能结果,能给作者的小院带来生机和活力,谁又能说这不是养花的乐趣呢? 

(板书:有花有果) 

3.学习课文第三段,理解课文内容。 

(1)花草自己要奋斗,也要靠养花人的精心照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照管花草的,从中又得到了什么乐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关切它们。作者从中摸着了一些门道,学到了知识) 

(板书:3.养花要摸门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 

(别人有了困难,我们要热情帮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学生造句时,教师帮助学生分清什么情况下应该理,什么情况下应该不理,并鼓励学生多造有积极意义的句子。 

(3)你有好朋友吗?平时你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关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花的喜爱之真、之深。把花草当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认真仔细地照管它们,为它们的茁壮成长而高兴,为它们的不幸夭亡而难过,养花已经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换来了花草丰硕的回报,使作者享受到了养花的乐趣。你能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乐趣吗?(长见识) 

(板书:长见识) 

看着满院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开花结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样的情感?你能把表达作者这种心情的句子读一读吗? 

(自豪,骄傲。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4.学习课文第四段,理解课文内容。 

(1)四个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这一段讲了养花带来了什么乐趣,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种乐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养花要付出劳动,在劳动中得到乐趣——须劳动。) 

(板书:4.养花要付出劳动——须劳动) 

学生结合课文谈作者从劳动中得到的乐趣,相互启发,教师予以点拨。 

(浇水、搬盆的劳动使作者的脑力劳动得到调节,长期坚持,对身体和精神都有好处,这是乐趣;天气突变时抢救几百盆花,紧张的劳动虽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但看到花儿安然无恙,心里自是高兴万分,苦中有乐,这也是乐趣;天气好转,搬花出屋,让好朋友们返回家园,这还是乐趣。) 

(2)作者在劳动中体会到一条真理,他是怎么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达了什么感情? 

(反问句,表达出作者对劳动的热爱。) 

5.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养花须劳动,而劳动则有益身心。 

养花的乐趣并不止于此,我们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乐趣。 

(2)请两名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学生们边听边看书,体会课文内容,从第七段中选出适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 

(这一段主要讲享受劳动果实的快乐,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来概括) 

(板书:5.养花使人喜悦……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3)这一段文字充满了欢快喜悦,使得读者也为之感染,满心高兴。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把这种喜悦之情表达出来的呢? 

(进门就夸“好香”——骄傲;秉烛夜游;赠给——特别喜欢) 

结合以上语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重点引导学生领会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自然让作者欢喜;而自己养的花能得到别人的夸奖、喜爱让作者感到骄傲;和朋友一同分享养花的乐趣,才是作者最为高兴的事,体会作者将自己的快乐与人共享的思想境界。 

6.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的,既然有成功的喜悦,就会有失败的苦恼。养花也是如此。哪位同学试着分析分析第六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这段写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难过的心情。表达了作者伤心的心情) 

(板书:6.养花使人伤心……有忧有泪) 

(2)作者和全家这样伤心,从悲伤之情中还能体会出什么情感? 

(对花的喜爱、怜惜之情) 

(3)五、六两段作者采用的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一喜一忧,有笑有泪,使感情更加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4)男女生分别背诵,进一步体会有喜有忧,有笑有泪的情趣及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7.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在第二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理解第七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教师在这里着重指导学生理解这段总结的高度概括性和辩证性。 

(1)我们已经知道养花给作者带来了那么多的乐趣,而作者在总结时只用了二十四个字就将养花的乐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确切,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作者写作的精练简洁。 

(2)学生进行朗读体会末段表达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练简洁,这段总结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总结。“喜”与“忧”“笑”与“泪”,“劳动”与“见识”) 

作者对养花乐趣的总结是辩证的,养花既能让人喜悦欢笑,也会让人伤心流泪;既让人有“香、色、花、果”带来的感观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体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获。这样的总结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耐人寻味,养花确有乐趣啊! 

(板书:养花确有乐趣)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加深体会,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 

(四)完成课后“练笔”的作业。 

1.学习了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使我们平添了几分对花草的喜爱。生活中,同学们养过或看到过不少花草,哪些花草引起了你的喜爱,它有什么特点,你为什么会喜爱它? 

(学生回答,相互启发思路) 

2.请一名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口述片段,教师在黑板上简单地列出提纲并进行讲评。 

3.学生可参考提纲的思路,写片段。教师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地加以指导。 

(五)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小资料】 

老舍  本文作者。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著作丰富。解放前创作的《骆驼祥子》等,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茶馆》,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歌颂新社会,语言生动、幽默,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练习题:

1.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句中的”喜、笑“指什么?”花果“指什么?”“劳动”“见识”指什么?(喜,笑:养花的经历与过程的酸甜苦辣.花果;指劳动的成果.劳动:养花时付出的辛勤与代价.见识:养完花懂得的知识,与经验).     

2、词语填空。 

  ( )花(  )草  大雨( )盆  (  )之不( ) 

三( )五( )   腰( )背( ) ( )( )夜游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放在一边不予理睬。( ) 

  2.举着灯烛在夜间游乐。( ) 

  3.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 

  4.自然地生长、又自然地消灭。( )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是一句什么句子?把它改成陈述句试试? 

5、看一看,试一试,照样子,把词语接着写下去。 

  斩钉截铁→铁面无私→私心杂念→(    )→(    )→(    )→(   )→(   )……

 

 6. 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第七自然段:

7、回答问题。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说自己“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但在第六自然段却不写“乐趣”写伤心事,这是不是走题了?为什么?

 把第四自然段里能解释“如此循环”意思的句子抄在下面,再写出养花“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的道理。

 把“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成陈述句。

第七自然段里的“喜”“笑”指什么?“忧”“泪”指什么?“花”“果”“香”“色”指什么?“劳动”“见识”指什么?这一自然段和开头哪一句照应,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总结本文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资料提供者:张一二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