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山行、暮江吟(S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个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天门”指江北的西梁山和江南的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楚江”指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两座山。)放录像(长江的波涛汹涌)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你有什么疑问吗?(既然长江波涛之大,竟能冲破天门,为什么这里又写“至此回”?)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再望:“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青山、孤帆、太阳)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作者这时望到孤帆从远处向天门山驶来,而且在阳光的映衬下,这幅画面很美,令作者很惊喜。)(天门山在太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壮观和神奇。)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来?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生”“停车”这些动态描写,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        山行

    (唐)李白      (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    寒山 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    白云 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    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    霜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具准备: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

  (“暮”指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教师范读)

 谁体会到了?(生1:“吟“是有感情。生2:声音大。生3:“吟”就是有节奏……)

 对了,有节奏。下面,我们就一起有节奏的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在事先板书好的诗句上,加上表示停顿的间隔线。)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学生静心自学)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说“一道残阳”是因为“残阳”指的是西沉的红日发出的光。)

讨论:“铺、照、射”有什么不同?(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义的不同,准确理解:“铺”字说明阳光几乎是贴着地射过来的,恰到好处的照应了“残阳”的特点。进一步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共同探究:诗人说,“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同学们可以对照《暮江吟》,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资料提供者:海子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