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册语文A版教案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板书: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登原遣怀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触景生情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你知道这天有什么习俗?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入题。而今又到重阳,诗人王维十五岁就往京都长安求学,两年没有回家了,他也想家,那难以遏止的思念流淌成一首朴素无华的小诗,打动了许多游子的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小诗。

    3.读题,解题。忆——思念、想念;山东——此处指诗人家,在华山之东。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读写“茱”“萸”二字。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我独自在外乡,每到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遥想,兄弟们登高时,佩戴茱萸,会发现身边少了一位兄弟吧。

    三、品读感悟

    1.轻读诗句,找出题目的中心字——忆。全文围绕这个“忆”字写了诗人的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体会到的?

    交流:心情——孤独、思亲怀乡;

    表现——倍思亲、遥想。

    2.品味孤独与思念:

    (1)齐读一二句,哪些词写出了诗人王维的孤独和寂寞?品味“独”“异”二字。

    (2)是什么原因使得17岁的王维“倍思亲”呢?为何愈是佳节,诗人便愈是感伤?“倍”“每逢”二词说明了什么?

    创设情境想象:王维还会在什么日子或佳节,思念亲人呢?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3)指导朗读,读出孤独感和对异乡的深深的思念。

    3.品味缺憾与期盼。

    (1)齐读三四句,思考:

    重阳节兄弟们一起登高时,是怎样的欢乐情景?在欢笑的同时有没有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缺什么呢?品味“遍”的圆满与“少一人”的缺憾。

    (2)角色体验:

    如果你是王维的兄弟,此情此景,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采访诗人王维:你如何知道远方的亲人们正在思念自己呢?客居他乡,你又有什么样的心声?

    (3)指导朗读,读出你的遗憾与期盼。

    4.学生练习朗读全诗。

    四、延伸拓展

    1.背诵默写本诗。

    2.你还了解王维什么?师补充诗人简介及推荐其作品。

    3.搜集其他思家怀乡的作品读一读,丰富积累,如《月夜》《杂诗》等。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异乡异客

    每逢倍思亲孤独与思念

    遥知

    遍插少一人遗憾与期盼

骑马上天山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4.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建议]

    

    1.教学本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搜集资料、自读勾画、独立品味、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朗读、背诵积累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学习课文,感受天山之美,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2.在初学时可让学生自读感知,自主认记字词,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然后品读勾画,说说作者一路看到了天山哪些景物,充分让学生交流,谈谈理解与收获,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再次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可在自读和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按三处景点进行汇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作者如何具体描绘出天山景物特点?教师需要对这一难点进行点拨,可通过朗读、发现、想象、仿写、比较等,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等。

    4.课堂上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充分展示所搜集的资料,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整理阅读成果,背诵积累。课后可让学生阅读原文和碧野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拓展。

    

    [参考资料]

    

    碧野,原名黄潮洋,中国现当代作家。广东大埔人。碧野以散文享誉文坛,其散文追求“诗的意境”,语言颇具音乐美。他的描写新疆边塞风光、民族风情的散文在建国后的散文创作中独树一帜。有散文集《天山南北好地方》《情满青山》《月亮湖》《边疆风貌》等12部,另有《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丹凤朝阳》等9部长篇小说和《乌兰不浪夜祭》等5部中篇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碧野散文集》是他几十年来散文创作的小结。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天山终年积雪,由炎夏炽热的戈壁滩直上天山,可经历神奇的四季变幻,山中如秋天般凉爽宜人,再往里则是春暖花开,别有洞天。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其山腰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含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积累佳句。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4.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山河的教育,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状物。

    

    

    [教学准备]    课前引导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天山的诗文、图片等相关资料;情景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用文段,创境导入

    1.“天山不仅给人一种稀有美丽的感觉,而且更给人一种无限温柔的感情。它有丰饶的水草,有绿发似的森林。当它披着薄薄云纱的时候,它像少女似的含羞;当它被阳光照耀得非常明朗的时候,又像年轻母亲饱满的胸膛。……”无论谁读到这样的句子,都不禁对文中的所描述的地方——天山充满了向往之情。

    2.今天,天山不再遥远,我们有幸随著名作家碧野一道“骑马上天山”,去领略天山美丽的风景,去亲近她明媚的面容。揭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疆、撇、蹄。

    4.默读全文,边读边标出文中提示游览路线的句子。

    三、自主阅读,理清线索

    1.理清路线:碧野先生仿佛是我们的向导,带着我们畅游天山,你能找到提示我们游览路线的句子吗?指名读。

    他游览的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

    2.自读品味:顺着这条线路,作者饱赏了天山哪些景物?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美美地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交流,质疑解疑。

    四、主题展示,丰富认知

    1.天山留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呢?——奇、美。

    你了解天山吗,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它的资料呢?

    2.“美丽的天山”主题展示——学生展示有关天山的资料。

    师相机补充出示天山图片,介绍天山。

    3.诗人笔下的“天山”也令人神往。诵读积累有关天山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清•洪亮吉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汪曾祺

    4.小结,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课后研读,丰富积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词句之美。

    2.练写生字,积累本课优美词句及诗词。

    

                                            第二课时

    

    一、感知美

    1.碧野先生写道:“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那近在脚下的天山又如何呢?

    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天山,去感受天山最真切的美。入题。

    二、亲历美

    1.小组合作,出示学习任务:

    (1)你欣赏的小片段描写了天山的什么美景?有什么特点?

    (2)这个片段(或句子)有何独特的韵味?

    (3)应该怎样朗读才能把自己品味到的感受表达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雪峰、密林、野花三个片段进行发言,相机引导。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朗读思考:这段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云影的?你认为形容得贴切吗?

    你还能找到类似描写手法的句子吗?想象雪水、浪花的景象,说说你还会怎样形容它们?

    讨论:写了天山的寂静为何还要写溪流、游鱼的活跃?

    请把你的感受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配乐齐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思考交流:描写了天山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文中是怎样形容出塔松的特点的?

    出示塔松图片,你还有什么奇妙的形容?

    讨论:文中说马蹄溅水、几声鸟鸣“增添了密林的幽静”,这样写是不是互相矛盾?

    男女生比赛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读思考: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

    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此时的你正骑马走在花海之中,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渴望?

    交流感受。

    快把我们的心情读出来吧。指导读,配乐读。

    3.升华:置身于溪流花海之中,满眼的明媚,扑鼻的芳香,怎能不使人心情舒畅、浮想联翩呢?难怪作者对天山赞不绝口呢。

    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对天山的赞美。

    三、延续美

    1.天山如此美景,请参考课文的优美词句和自己搜集的诗文、图片资料,为天山写几句赞美的话,或写一首小诗。你还可以变幻成天山上的一片云、一条小鱼、一朵花等,以它们的口吻来写也很好。

    2.师生展示作品,交流,教师引导赏析得意之作。

    3.摘抄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课外读读《天山景物记》以及碧野的其他作品。

    

    板书:

    骑马上天山

    炎暑→秋天→春天

    雪峰高大

    雪峰:雪水壮观

    奇、美溪流清澈

    密林:广大、稠密、幽静

    野花:艳、大、多、高

威尼斯之夜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无比喜爱,激发学生关心国外风土人情、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了解威尼斯之夜的特点与魅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领会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威尼斯的相关资料图片,配读的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

    1.中国的江南水乡之夜幽静而美丽,今天,我们将随一位外国作家,去领略异国水城之夜的恬静与优雅。

    2.入题,读题,设疑问:从题中你有什么感兴趣的或想知道的?

    3.梳理学生问题,相机出示作者及威尼斯相关资料,与学生交流。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词,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认读生字词语,重点指导:蔚、镀、膏。

    4.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句,思考:作者对“威尼斯之夜”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是哪些情景给了她平静、安谧、静止的感受呢?过渡到探究课文。

    三、品读感悟

    1.听读感受:师配乐朗读,请学生闭目倾听并感受,威尼斯的夜晚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喜欢其中的什么情景?

    2.理清结构: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威尼斯的夜晚有哪些主要特点?你能找到提示我们主要特点的句子吗?指名说,朗读。

    3.自读品味:

    (1)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些特点来展开描写的?

    (2)选择你所喜欢的一两处景物读一读,勾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与收获,或者是疑问。

    4.交流反馈。

    5.朗读回味。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和朗读,你想说些什么来夸夸威尼斯的夜晚、赞美威尼斯的风景?

    把你感受到的威尼斯的美读出来。自由练读,配乐朗读。

    四、拓展提升

    1.你还想了解威尼斯的什么?课后查阅相关图片资料,感受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迷人的风情。

    2.找几篇外国文学作品读一读。

    板书:

         威尼斯之夜

             妩媚、可爱

    平静、安谧、静止

             清新、恬静

埃及金字塔见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不幸命运的同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体会金字塔外观特点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不幸命运的同情。

    

    [教学准备]   埃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题,读题。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图象,激趣:“要是你来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好奇与向往,开始今天的探险之旅,揭开金字塔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的重难点词语,认一认,记一记。

    2.同桌分读课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难点字词,认读。

    4.轻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你从中了解到关于埃及金字塔的什么知识?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由交流。

    三、研读感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读专题:为什么说“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观结构”和“建筑方法”为主题,分小组选题后合作研读,再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观结构有什么特点?它的宏伟和精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观察点,理解重点句子,指导领会句子的说明方法。

    指导朗读。

    (2)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的设问句,交流有关建造方法的几种说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项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数的。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谈谈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当初建造金字塔的一个体力劳动者,你会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当初金字塔的设计者,你会怎么想?

    (2)小辩论:为了给一个帝王建造陵寝,有多少人陪葬在沙漠中啊!你认为这样的牺牲值得吗?

    你想对埃及法老们说些什么?

    四、课外延伸

    1.结合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所了解的埃及。

    2.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及中国长城等古代建筑的课外书。

语文乐园二

教学目标]

    

    1.熟读积累词语,达到识记书写与理解运用的要求。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阅读理解课文。

    3.熟读积累“歇后语”,感受传统语言形式的魅力。

    4.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5.写一处自己熟悉和喜爱的景物,训练和考察学生的阅读积累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描写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积累词语和歇后语,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2.理解《天净沙•秋》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曲子。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前搜集的歇后语,相关阅读资料。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激趣入题

    2.出示第一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这些词语你哪些地方不懂或者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识记。

    3.出示第二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同桌互读。

    质疑解疑。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上台书写演示,共同订正。

    书写练习,识记。

    4.你还积累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词语?向大家推荐。

    二、金钥匙

    1.激趣入题:“金钥匙”有着神奇的魔力,谁拥有它,谁就掌握了解读课文的密码,找到理解课文的捷径。

    2.自读题目,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3.回读第五课,体会题目所说的意思,说说你的看法。

    4.交流,第五课《骑马上天山》的解读“密码”是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5.举一反三,试着运用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来读读本单元其他的课文,说说你的体会。

    6.小结。试试“金钥匙”的魔力,运用这种方法再读读课外其他文章。

    

                                     第二课时

    

    一、歇后语

    1.激趣入题。(师创设情境时用上一两个歇后语。)

    2.初读感知:自由读,指名读歇后语。

    3.你了解歇后语吗?它有什么样的格式与特点?

    师生交流歇后语的相关资料。

    4.熟读成诵。

    5.这些歇后语你读懂了哪些?还有不懂的吗?

    6.创设情境练习用歇后语说话。

    7.拓展:歇后语接力赛。

    二、古诗诵读

    1.导入。

    在“语文乐园”里,我们去了“词语超市”,积累了好词语;又拿到了一把“金钥匙”,收获真不小,现在我们来领略一首元曲的魅力。

    2.读题。

    指名读题:天净沙•秋。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唐诗宋词元曲”,散曲在元代,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等。“天净沙”是元代散曲小令中的曲牌名。“秋”,才是这首曲子吟咏的主题。

    3.简介作者。

    白朴:元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墙头马上》《梧桐雨》。

    4.指名读这首小令,正音,理解词语。

    ①残霞:晚霞。②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5.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作者在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表现了秋天的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作者描写了十二种景物,每一句基本全由名词构成,好像在为我们呈现一幅幅的秋景图。)

    7.读读想想:这首曲前后有什么变化?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秋景图?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写秋天萧瑟凄冷的情景。而“一点飞鸿影下”转出“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这样一幅活泼鲜明的图景。)

    8.一边想象曲中描绘的图景,一边读,读出这首曲的韵味。

    9.指名读,集体试背。

    

                                             第三、四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天山胜景令人向往,水城威尼斯让人留恋,埃及金字塔神奇而迷人……其实,并不是名胜名景才美,美无处不在,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做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人,一起来感受生活中的美,描绘生活中的美。

    二、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写作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题中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并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

    2.交流:

    (1)写你熟悉和喜爱的一处景物。

    如果你生活在乡村,可以写苍翠的山岭,阴凉的树林,平静的水库,潺潺的溪流,一棵老槐树,一座菜园,一个池塘,一座小桥,一个院子……

    假如你生活在城市,可以写市政广场,街心花园,小区绿地,一个公园,一所学校,一段林荫道,一个大院……

    除了写景物,还可以写人们在其中的活动,还可以写四季的变化、晴雨晨昏的不同。

    (2)要求:

    不要面面俱到,可以选两三个有特点的地方来写。

    注意观察,如果方便,习作的时候还可以专门去观察、感受。

    也可以在习作前阅读其他写景的文章,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题目自拟。

    三、交流拓展思路

    哪个地方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美在哪儿?有什么样的特点?指名说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学生酝酿写作

    1.提示: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内容,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列出写作提纲。

    2.选取有特色的几点来具体详细地描写,不必面面俱到。

    3.从以前读到或者学过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学习把自己的文章结构处理得更好,把事物的特点刻画得更生动,把语言写得更美。

    五、学生完成习作

 
资料提供者:朱江华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小学语文视频下载
·小学语文备课中心
·小学语文试题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下载
·小学数学试题下载
·小学数学课件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