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写字》教学设计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材解读: 《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课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第二自然段,学习理解文中的字词,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怀素坚持不懈、不断追求的精神,激发学生喜爱写字、力争写好字的情感。但是,文中人物时代久远,与童话相比,文章内容相对枯燥,缺少情趣。这对老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田字格中的7个生字。认识绿线格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读背课文与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二、三自然段,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刻苦。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习怀素写字的方法。 3、学会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写”“字”。 教学重点: 1、明确写字方法,写好两个生字。 2、朗读感悟怀素写字认真、刻苦的精神。 教学难点: 朗读感受怀素对写字的持之以恒、不断追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写”“字”,导入课题 (一)复习“宀”和“子”,学习“字”。 1、出示“宀” 小朋友,这是我们在学习课文《家》时认识的一个新朋友,还记得它表示什么意思吗?(房屋) 2、出示“子”的古文字 这是我们学过的一个汉字“子”,指的是什么人?(婴儿)大大的脑袋,举着小手,多可爱呀! 3、出示古文字 (1)猜一猜,这是什么意思?(在屋内生孩子)这是“字”,读准音“zì”。 (2)这是一个什么结构的字?“字”的上下两部分我们都很熟悉,小朋友仔细看老师书写,一定要看清字形,记住笔顺。 (3)在书上描写“字”。 (4)今天,“字”又有了新的意思,表示记录语言的符号。比如,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的叫作(粉笔字);小朋友用铅笔写的叫做 铅笔字);古人用毛笔写的叫作(毛笔字);到了三年级,我们还要学写(钢笔字)…… (二)学习“写”。 1、出示繁体字: 这是繁体字的“写”。“宀”表示房屋,“舃”是一种非常美丽的鸟,它在屋中扇动翅膀,边飞边叫。你看,这就是“写”原来的意思。 现在,不仅写法简化了,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认真看老师书写,特别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 强调上面秃宝盖,下面竖折折钩的的书写。 3、在书上一笔一画认真描写。 (三)导入课题。 1、中国的汉字就是这么神奇,不仅表达的意思生动有趣,把字写好了,还非常漂亮,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小朋友们想把字写漂亮 吗?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去拜访一位生于1200多年前的大书法家,他的名字叫——怀素。 2、简介怀素。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草书写得非常漂亮,对后人影响很大,毛主席就非常喜欢怀素的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怀素小时候刻苦练字的故事,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向他学到写好字的本领。 3、读准课题。 (设计说明:从熟悉的部件引入“字”的学习,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心理。“字”、“写”的本意和演变,渗透汉字的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激发学生的识字写字欲望。两个字的写法指导为学习课文中怀素写字的方法埋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小朋友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怀素写字的故事了,那就捧起书来读一读吧。注意要把字音读准,要把句子读通顺。 2、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准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古(gǔ)时(shí)候(hou) 和(hé)尚(shang) 书(shū)法(fǎ)家(jiā) (读准翘舌音) 先(xiān) 进(jìn)步(bù) (读准前鼻音) 这(zhè)样(yàng) 有(yǒu)名(míng) 日(rì)子(zi)一(yì)长(cháng) (读准后鼻音) 3、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放入课文中,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又流利。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认真” 1、怀素写字的方法藏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里。听老师读这一段的三句话,小朋友们边听边想:究竟第几句话告诉我们怀素写字的方法了。 2、重点理解第二句话: 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1)理解“先……再……” “先”是排在前面的事情,“再”是排在后面的事情。 早晨起床以后,我总是先( ),再( )。 上午到了学校,我总是先( ),再( )。 晚上放学回家,我总是先( ),再( )。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式方法,有个先后顺序。 (2)理解“非常认真”。 怀素写字就很有方法。他总是先( ),再( )。 怀素这种认真的态度只是一次?两次?“总是”,看来,他一直如此。 正因为怀素写字非常认真,所以,他的字进步很快。 3、朗读第二自然段,用心体会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 4、小朋友们要用心记住怀素写字的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 设计说明:这是文章的重点段。“先……再……”的语言文字训练结合生活实际帮助理解,怀素写字的认真态度通过朗读来感悟。)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怀素写字的“刻苦” 1、有了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怀素的字进步很快。可是,当时怀素很穷,买不起纸。为了写出更加漂亮的字来,怀素是怎样刻苦练习的呢?答案就在第三自然段中。 2、读好长句子: 传说当时纸贵,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当纸用。(两个“当”,读音不一样) 3、理解重点句:他写呀写呀,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1)理解“穿”。 这里的“穿”是“破”、“通”的意思。 怀素写字的工具是毛笔和木板,老师今天把毛笔带来了,我们的桌面就是薄薄的木板,哪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用毛笔在木板上写字。 你能把木板写穿吗? (2)理解“竟”。 可是,怀素就把木板写穿了!你能想到吗?任何人都没有想到!这句话中有一个字就是“没想到”的意思,知道是哪个字吗? ( 3)补白“写呀写呀”。 一支软软的毛笔,怎么就能把硬邦邦的厚厚的木板给写穿的呢? 传说,怀素小时候只要看到匾牌石刻上的好字,他就仔细看,认真想,用木版代替纸练字。他家附近的池塘因为被他用来洗笔,池水都变黑了,被人们称为“墨池”。 现在你知道木板为什么会被写穿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 为了练出一手好字,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怀素已经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傍晚,天已经黑了下来,怀素还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寒冬腊月,怀素在冰天雪地里看到一块漂亮的石碑,他赶紧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盛夏酷暑,怀素在炎炎烈日下看到一块匾牌上的好字,他立刻在木板上(写呀写呀) 大家都说怀素的字已经很好看了,他还在(写呀写呀)…… 就这样,日子一长,木板竟被(写穿了)。 4、小结: 读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怀素写字的秘诀不仅在于他有认真的态度、正确的方法,还在于他有不怕吃苦、好学上进的精神! (设计说明:这段是文章的难点。“穿”和“竟”虽然不是本课的生字,但是学生必须理解它们的意思,因为这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关键。资料的补充、想象的拓展都是为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服务的。) 五、练写生字“写”和“字” 小朋友,你想让自己的字更漂亮吗?那就向怀素学习吧! 1、在《习字册》上练写“写”和“字”。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字,评价反馈。 (设计说明:上课伊始,指导了两个生字的音形意。此时练写,重在巩固。评价环节很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努力写好每一个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会五个生字:古、先、日、长、书。 3、进一步学习、感悟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 1、轻声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怀素是什么时候的人?(古时候) 他从小喜爱什么(写字) 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好学上进) 2、联系二、三自然段,说说怀素的“好学上进”表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好学上进”) (设计说明:第一课时学习了二、三自然段,对怀素的认真、刻苦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此时感悟怀素的“好学上进”应该水到渠成。)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怀素的伟大成就 1、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怀素认真写字,刻苦练字,终于成功了。 怀素的字写得很漂亮,很有特点,他的作品成了一种艺术。1000多年了,对现在的人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都称他为“书法家”! 2、你还知道哪些“书法家”的名字? 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 3、读第四自然段,突出“有名”。 (设计说明:第四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与上文形成因果关系。教者在引导学生朗读时仍然要回顾上文,体会到“有名的书法家”来源于长期认真刻苦的练习。) 三、朗读全文,激发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欣赏一些书法家的书法作品。 3、小朋友,要想将来拥有一手漂亮的好字,现在该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朗读全文、欣赏作品都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怀素好学上进的精神。) 四、写字比赛,争当“小怀素” 1、运用怀素写字的方法学习“古”“先”“日”“长”“书”五三个生字的书写。 (1)学写生字“日”。 看古文字,了解本义:轮廓像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 看字形,记笔顺,照着写。 (2)学写生字“长”、“书”。 强调笔顺。 (3)学写生字“古”、“先”。 用怀素写字的方法自学、描写。 2、在《习字册》中练写本课生字,根据书写情况给予“小怀素”称号。 (设计说明:时刻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 资料提供者: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