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小兵张嘎夺枪记 (S版四年级第七册教案)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25 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课文主要写谁?还写了谁?(主要写小红军,还写了陈赓同志) 小红军是怎样一个孩子?(倔强的孩子) “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 (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二、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文,深入了解小红军是怎样倔强地说服陈赓同志骑马先走的。教学过程: (一)通读课文,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 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 (二)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提问展开讨论: 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 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从有关词语和句子中进一步领会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一段是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跟他一样掉队的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小红军倔强地说服了,只好自己走了。为什么陈赓同志和小红军都掉队了呢? ③看来,行军途中造成疲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第二段的第2自然段写了小红军的外貌。读一读,看看小红军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从这些外貌特点看出什么? 4.小红军“倔强”地拒绝帮助的词语和句子,以及他这样做是为了表明什么? 5.最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趴上马背,朝前走去。”这句话里的“终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如果把“终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三)阅读第三段,提问思考,再解答: 1.陈赓同志骑在马上朝前走去,“心情老平静不下来”。“心情老平静不下来”换个说法是什么?(老放心不下。)为什么放心不下呢? 2.这时,他想起一连串跟他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有上海的,有广州的,还有香港的,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浮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出现”? 3.当陈赓同志不放心小鬼,于是想起一连串各地的穷孩子。这时,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想起过去一连串的穷孩子就觉得自己受骗了? 4.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全明白什么了? 5.小鬼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反映了陈赓同志对革命的下一代和接班人的深切爱护和关怀。这几个词语说明陈赓同志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护小鬼而深深悔恨,十分悲痛。) 26 小兵张嘎夺枪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到大,认识了哪些战斗英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小英雄——嘎子。 3、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进行质疑。 二、出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字组多词。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说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相互交流讨论。 3、反馈学习情况。 五、小结。 是啊,嘎子机智勇敢地和鬼子斗争,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从鬼子军官手里夺过手枪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六、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回答。 三、精读课文,体会嘎子的精神品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课文主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嘎子的聪明、机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勇敢、奋不顾身? 3、反馈学习情况。 4、教师在学生成分发言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总结。 5、出示文中的句子。 6、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7、从文中找出表示嘎子勇敢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8、你知道嘎子为什么希望有一枝手枪吗? 9、嘎子夺到手枪后,他的心情怎样?找出具体语句来说明。 10、此时的嘎子会想些什么? 11、你们说说嘎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五、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收集并了解有关嘎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故意——说 大声——喊 聪明 急忙——关 张嘎 勇敢 连忙——拍 机智 使劲——夺 资料提供者:黄文华
|
·小学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