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 江夏区教研室 张春霞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正确读写“白茫茫、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 3. 对照1、2自然段以及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 懂得机智的前提是博览群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诗的“绝妙”。 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晓岚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学生背古诗,初步了解七言绝句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初步了解他的聪明才智。 一、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去近距离接触这位从小就被称作“神童”的清代才子。一起读读课题。就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读好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出示句子: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 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课题和课文预习) 三、学习3自然段,感受皇帝的故意为难。 生自由读3自然段。 1、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诗的? 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当场、故意为难、必须”体会皇帝的刁难。 “故意为难”,说不好会有杀身之祸呀?在皇帝的眼里,纪晓岚能诗能文,如果当场做不出来,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轻则让人耻笑,重则人头落地。) 2、如果是你,当场要完成这样难的任务,会有什么反应?而纪晓岚呢? 引导学生从“望着、来来回回、几步”体会纪晓岚用时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思敏捷。从“悠然、吟唱”体会纪晓岚的自信从容、厚实的文学功底。 指导朗读,读出“悠然、自信” 师过渡:这首诗符合皇帝的要求吗?皇帝怎么评价? 四、学习4、5自然段,初步感受诗的“绝妙”。 自由读4、5自然段。 1、皇帝觉得纪晓岚的诗吟得怎样? “绝妙”“不但……而且……”(板书:诗歌绝)(体会绝妙之一:符合七言绝句和10个“一”的要求) 2、第五自然段中连续用了4个“好”和四个感叹号,皇帝为什么说这话? 师过渡:在皇帝眼里,这确实是一首好诗,那纪晓岚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呢?他只不过是就景取材,皇帝说好一幅“秋江独钓图”,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学习1、2自然段,感受诗的意境。 生自由读文章1、2自然段。 1、读过一、二自然段,你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红红的落日、一道道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归巢的水鸭、沉静的大地”感受到“秋江美”。 从“目不转睛、静静地、一动不动”体会钓者的专注(心静——人静——江面静,老渔翁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静静地等待着),从“用力拉”感受老渔翁的钓技高超,从“拍、笑、”感受老渔翁的快乐、兴奋与激动(随着鱼漂的晃动,鱼儿上钩,刹那间水响鱼跃、鸟飞花扬,沉静被打破,也吸引了散步行人的目光)。 引导学生从老渔翁的“获鱼之乐”逐步体会他的“独钓之乐”。 老渔翁独占了一江秋,老渔翁又给秋江带来什么?(老渔翁在独享满江秋色时,自己又何曾不是江边行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板书:秋江美 独钓乐 2、这段用201个字写出了秋江美、钓者乐,再读古诗,古诗只有28个字,从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觉?(绝妙之二:字字珠玑) 好好读读古诗,你还觉得诗好在哪? 教师引导:“一条鲤鱼一上钩”,对比“一人独钓一江秋“的绝妙。(绝妙之三:突出了钓者之乐。) “一人独占一江秋”,秋景如何?给人无尽的遐思。(绝妙之四:写出秋江美,意境深) 再来读读皇帝的评价。皇帝仅仅是评价他的诗好吗? 板书:才子智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吟唱《秋江独钓图》。 八、回归整体,熏陶情感 1、总结,课文从景入手,由景到人,以事写人,突出了纪晓岚的机智镇定,才思敏捷。 2、他的机智来自于哪里?通过课外资料补充,体会纪晓岚的机智来自于博览群书、勤写多思,善于观察。 九、课外拓展。 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讲给父母或亲朋好友听听。 板书: 22 纪晓岚吟诗 秋江美 诗歌绝 :合要求 才子智 独钓趣 用字妙 意境深 资料提供者: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