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教案(S版四年级上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周 次 年 级 四年级 备课组 语文组 主备人 李XX 审核人 时 间2013年 月 日 《枫桥夜泊》 【内容简析】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写景抒情的一首七绝。诗歌描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看到江南水乡秋夜的幽美之景,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忧愁。 【设计理念】 这个教学设计,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互学、互补、互相启迪,从而能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自学自悟。在这堂古诗教学课中,尤其注重课堂内外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并注重人文教育。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4.能按“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的步骤学习这首诗。 【重点难点】 1.根据文中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 2.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枫桥夜泊》的有关课件、插图。 【教学流程】 主 备 案 个性案 一、谈话,引入课题 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这首诗究竟散发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把每句诗读通顺。 2.检查初读效果。 3.对照插图思考: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 (天将亮的时候,在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写下的。) 三、解诗题,知诗人 1.理解诗题(枫桥夜泊——客船夜里停泊在枫桥下面)。 2.检查预习,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张继的资料。 四、明诗意,析内容 1.自由读,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与小组同学讨论。 2.指名朗读,师生诵读。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结合插图,再看古诗,想想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②学生交流以前理解古诗所用的方法。 ③师生总结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a.看诗中的注释; b.查字词典; c.看工具书或看插图理解; d.联系上下文理解。) ④小组学习。 ⑤学生汇报,教师根据诗句进行对译(课件演示)。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一边听老师示范朗读,一边闭目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诗中怎样的画面?(播放忧伤的古乐。) 2.诗人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看到:月落、霜、江枫、渔火;听到:乌啼、钟鸣。) 3.从画面的情景和诗句的描绘中,你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的思想感情是怎么样的?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为什么诗人一夜不能入睡呢?同桌之间探讨原因。 (惆怅、思乡、忧国忧民、因科举落榜、伤感等等。) 六、朗读背诵 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首古诗?(忧愁、伤感。) 2.确定基调,划分节拍,标出重音。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课件播出忧伤的乐曲)。 4.背诵本诗。 七、质疑问难 八、总结,布置作业 用自己的话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或家人听。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收集一些描写关于水的古诗,写在下面: 课后反思: 资料提供者:祥
|
| |||
『 ![]() ![]() ![]() ![]()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