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2016-12-15 手机版 | ||||
《祖父的园子》是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孩子气十足的腔调,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时,我大致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介绍作者,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导入新课。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红作笔名,蜚声文坛。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本对故乡的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描写家里的园子,称为祖父的园子。 第二环节: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等方式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认读词语:蚂蚱 樱桃 蚌壳瞎闹 锄头 倭瓜 水瓢 嗡嗡叫 毛嘟嘟 圆滚滚 一动不动 2、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4)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5)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6)用草帽遮脸睡觉 第三环节: 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 快速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身的体会。 品味重点段落: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解析:(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解析:(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第四环节: 感悟孩子气十足、诗意浪漫的语言。 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景物描写诗意浪漫,语言表达孩子气十足。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环节:拓展 品读《呼兰河传》(节选) ,进一步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然后说说自己童年的快乐。 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长的又是那么繁华,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觉得眼前鲜绿的一片。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休息好了又是跑。 教学反思: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中把握住了重点:即引导学生自主读书,体会作者在祖父园子里自由快乐玩耍的情景。 2、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新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3、课前预习较为充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扎实,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 4、注重了新课导入的设计,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熟知的菜园子为新课学习做铺垫;后又通过介绍作者传奇的身世,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有待改进的方面: 1、教学环节的设计还不够紧凑,比如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太独立,实际是可以融在一起的。 2、第一环节用时过多,致使完成后边的任务显得很匆忙,出现拖堂的现象。 3、教学用语不够干净利落,语言激励性不强。 4、朗读的指导和对重点段落的朗读训练不够。 5、虽然有拓展,但由于时间不够实际没有拓展开。 6、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发言面少,显得拘谨。 资料提供者:姚细红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察看相关的作文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瑞文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