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书
您现在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备课中心] → 2.书 共『50』篇教学设计
搜索本课相关的课件』『相关教学视频』『课文朗读』『点此察看手机版页面

     一、说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周生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他有这样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阅读全文』...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
阅读全文』...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古诗词三首》。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古诗词三首》是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进大自然”为专题展开,《古诗词三首》这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两...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能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能够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教学重点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    2.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读书心得,围绕一些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言通顺流畅。    3.能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作出适当的评价,并积极参与交流、发言。    4.进一步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科学奥秘,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 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 的兴趣和...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2.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促进学生养成多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世界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通过交流学习阅读世界名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世界文学名著,了解作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学习阅读文学名著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3、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位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 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崛、范、魏”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肃、晰、振”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严肃、疑惑不解、清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
阅读全文』...

    课题 快乐读书吧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如何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开展读课外书的活动,体验适合自  己的阅读方式及感受阅读的愉悦和乐趣。  2.引导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学会分享知识点。  3.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带领学生感受神...
阅读全文』...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
阅读全文』...

    上班两年也听过一些名师的示范教学,执教的多是经典教材、写景抒情 、童话寓言一类的文章 。听《书戴嵩画牛 》,还是第一次。《书戴嵩画牛 》是苏轼写的一篇题跋,这篇文章看似平淡无奇,那么这样的教材如何教得有味道 、有特色呢 ? 恰逢今年清华附小全校都在研究苏轼的文学,窦老师和她的同伴一起研究了这一新课例《书戴�...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字词及翻译 掌握特殊词义及句型  重点:学习重点字词及翻译  难点:了解第一段的大致内容,分析人物表现(1、4) 学习特殊句型(4)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  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相斗时的牛?他们的状态是怎样的?  唐代画家戴嵩画过一副与牛有关的画,作家苏轼还�...
阅读全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读准“曝”“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凭...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  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  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全文』...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朗读童话的爱好。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 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感受作品的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3 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交流感受   师:读书真是有意思。它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带给我们一份感悟,一种心情,带给我们阅读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班...
阅读全文』...

    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在一天天长大。现在,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读书吗?你读过哪些书?曾经获得过一些什么样的感悟?    生:我比较喜欢读书。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很多书,其中最多的是童话和寓言。读了这些书以后,我学会了想像。    师:书给了你想像的翅膀!...
阅读全文』...

    王展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最大的“书”是什么?它是怎样的?    2.最大的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有什么用?    3.初步了解关于岩石一些知识,提高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
阅读全文』...

    领域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主题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就是要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阅读全文』...

    武汉市陈家墩学校 胡昀    【教学过程】  一、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学生代表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2.小结过渡: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寓言故事书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
阅读全文』...

      教材解析: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这样的主题与本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整个主题又分为两部分,一是“你读过这本书吗”,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旨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继续深化本单元的学习寓言,理解道理这一主题。二是“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向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4个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通过读书思考、质疑讨论,体会教科书的“珍贵”,感受战争年代读书学习的困难和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可贵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     3.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教科...
阅读全文』...

     识字8 小书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本、刀、尺、少、早”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他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4.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能爱惜它们,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教学重...
阅读全文』...

    刘璐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认识三个偏旁:包字头,单人旁“亻”,竹字头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写字。  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板书设计 小书包  铅笔 橡皮 尺子 作业本 转笔刀 课本  课时分配 2课时 ...
阅读全文』...

    夜书所见  预习作业:  1、圈生字,勾生词,并给课后生字注音并组一个词语。  2、看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读《字词句天天练》。  4、读课文至少三遍。  一、板书课题, 《夜书所见》,齐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
阅读全文』...

    一、导入  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你们还记得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  2、解题:今天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书所见:见:看见;书:写(书�...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
阅读全文』...

    【教学设想】  通过指导写字,提高写字水平,规范写字。  【教学过程】  1.基本指导。  一看结构,看比例。  在书写汉字前,一定要先看清结构。汉字的结构一般分为上下(上中下)结构、左右(左中右)结构、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在看清结构的基础上,心中要明白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当然,这里所指�...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话故事的良好习惯。  3.扩充阅读空间广泛阅读,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
阅读全文』...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
阅读全文』...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  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
阅读全文』...

    一、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好书,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黑板板书、小黑板写读书名言    三、活动过程    (一)开场    主持人A、B...
阅读全文』...

     教学要求    让学生知道,班里的图书角应该怎样管理,怎样借阅图书,如何爱护图书,怎样才能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大家共同制定图书借阅公约,共同维护图书角。    教学重点难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班�...
阅读全文』...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也有描绘自然现象、介绍自然奥秘的短文和儿童诗。这些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
阅读全文』...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童心”为主题,编排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沙滩上的童话》《我是一只小虫子》4篇课文。4篇课文体裁多样,有儿童诗、儿童散文和儿童故事,内容富有童心童趣。4篇课文都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都充满了丰富的想象,但想象的角度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能明确交际的核心问题, 做到抓住要点。    2、敢于在同伴面前发言, 声音洪亮, 富有感染力。做文明观众, 不乱打断同学讲话。    3、口语交际时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注意用语礼貌得体。    教学重点:    1、能明确交际的核心问题,&nbs...
阅读全文』...

     交际内容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讨论制定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讨论怎样借阅图书,怎样爱护图书,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书。讨论后制定班级的“图书借阅公约”。    交际指导    1.组内讨论。先在小组里讨论,哪些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则。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认识,从一个或几个方面提出自...
阅读全文』...

    教学内容:  2018部编本教材第15页的《快乐读书吧》有趣的儿童故事:弗朗兹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弗朗兹的故事》,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弗朗兹的故事》中的人物特点,读懂《弗朗兹的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关于班级图书借阅的管理,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学会与同学讨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分析别人的意见, 再形成自己的意见。  3、学会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4、学会讨论的方法,一名同学发表意见以后,另一名同学再说, 要学会倾听和谦让。  5、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班级公约。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图书,体会课外读书的乐趣。    2、学会分享有趣的故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书。    教学重难点: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并能在生活中广泛有效地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人物形象——弗朗兹)同学们...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
阅读全文』...

     设计说明 课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开课时,我让学生们比一比谁的小书包漂亮、实用?让学生兴趣高涨,然后交流小书包里都放了些什么,它们分别是干什么用的?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通过自己学字,老师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掌握生字;游戏“我�...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早、书、尺、刀、本”5个字。认识1个偏旁“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指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难点 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引导内容) 学 练 内 ...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认识其中的多音字“教”,正确书写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丰富的想象,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
阅读全文』...

    课题:快乐读书吧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熟练地读童谣和儿歌。    2.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且能够和小伙伴分享自己的书。    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读童谣和儿歌。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且能够和小伙伴分享...
阅读全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本课的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课本介绍和课上讲解,了解古人记事和通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在认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的基础上,找到另�...
阅读全文』...
点此搜索其他与 相关的文章
点此搜索与 2.书 相关的课件
点此搜索与 2.书 相关的教学视频
点此搜索与 2.书 相关的课文朗读